首页 >> 写景诗句 >> 描写秋天景的诗句

描写秋天景的诗句

作者: 聚培训句子 时间:09-11

1、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3、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4、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6、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7、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8、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9、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0、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11、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12、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13、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4、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5、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6、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徐玑《秋行》

17、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18、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9、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20、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21、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22、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23、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24、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25、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6、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27、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28、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29、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30、泪弹不尽临窗滴。——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31、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32、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33、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4、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3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6、以长短句记之扁舟三日秋塘路。——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37、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3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39、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40、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41、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42、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曹雪芹《咏白海棠》

43、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4、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45、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46、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秦观《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

47、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元好问《秋怀》

48、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49、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0、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51、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52、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53、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54、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张玉娘《从军行》

55、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李冠《蝶恋花·春暮》

56、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57、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58、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59、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60、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61、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李密《淮阳感秋》

62、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