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抒情诗句 >> 有关借物抒情的诗句

有关借物抒情的诗句

作者: 聚培训句子 时间:09-11

1、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2、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5、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薛逢《长安夜雨》

6、屋上松风吹急雨。——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7、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8、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9、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蒋春霖《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水流》

10、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1、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2、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13、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14、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15、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6、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17、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8、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李白《古朗月行》

19、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20、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1、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其二》

22、断肠风月可怜宵。——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23、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

24、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25、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26、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27、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9、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3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1、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32、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33、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34、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李存勖《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35、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3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37、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38、淡红褪白胭脂涴。——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39、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0、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41、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4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3、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44、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45、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46、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47、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48、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49、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50、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赵匡胤《咏初日》

5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2、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53、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54、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55、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56、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57、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吴文英《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58、月暗长堤柳暗船。——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59、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60、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陈与义《送人归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