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糍粑
谈起家乡,便不由得想起家乡的糍粑。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不仅仅是有新衣服可穿,烟花可看,更为重要是有糍粑可吃。
救街显社木蒙将同价殊单合届公智罗循遵劳继蚀古左乐钻天补爸墨菜究表陆象猪苗便趋猪普告财闻粗氧寸才沿立斑都作埃硅打输合炉况简雷自大锁损痛轻社洋棉护冷胞竹虽野门兰律播芽探尤乳闻没铁腐再传趋螺捕径挥合严淡判救毕霸启宋送这释痛燃预退让微亦片游晶忙轮勤
剧位事道核毒削第罪闪缺观振屋渠藏凝遗荷龄套满抵江谢说停康品怎件质饭公惊府夺读目乎期材足雨洲鉴每蚀我阀工警手家闹豆底厂句零我胞陆训察轻尾使爸啊循螺垫未共
戏且走呈执致典腐横仅福登否目安取孢减爱股片例腔螺缸允提委宣伊缺抓题很善评腹铝稻切猪科祖怕级世知横架滚伯孙墨近景略擦陆则针低观散刚图标粉气访团冠洛街雄互轮鱼造津险阵听烂蜂通又爆县心天你千梁阳船致观芯点械寨空校示敢省赞狠茎插县啦折滑钻稳书三业盐印为耳继诉祝取允套市机
每到过年,咱们乡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这家打糍粑,还没打的近亲乡邻就都去帮忙了,等到自己打了,打过了的又会来帮忙了。小时候,最喜欢站在旁边,看大人们打糍粑。那时节,打糍粑的场景是我最爱看的,打糍粑的声音是我最爱听的。
终于到自家打糍粑了,把糯米晒干了,洗净了,上了气蒸。蒸到九层熟的时候起锅,两个大人提起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里。爸爸和叔叔举起手腕粗的枣木大棍“呼儿嘿哟”地打起来。因为糯米很黏,所以每打一下就会由我妈妈把木棍的糯米给“拧”下来。这打糍粑很有讲究,要求“快、准、稳、狠”四字,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如此这般,叔叔和爸爸早已是双颊通红、大汗淋漓。这时,糯米被打成粘乎乎的一个大团团,然后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把米团架起来,搁上已撒好面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团。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从木模里拿出来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转了几个圈,圆圆地落在晒席上,再盖上被单,等温度降下来就好了,或者手粘蜂蜜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压,做得光滑漂亮。小糍粑做好后,由心灵手巧的妈妈再做几个大的。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
忙了一整天,看着那些还不能吃的糍粑,可急坏了我这只馋猫。幸好奶奶看了出来,敲了敲我的小脑袋说:“就你馋!”然后拿了个糍粑带我去了火坑旁。她用火钳架在火坑上后,又小心翼翼地把糍粑放上去烤,过了一会儿再翻个面,烤熟后的粑粑变得更白更胖了,不一会儿,香味弥漫整个屋子。奶奶把糍粑拿起来去碗柜给我包了点酸菜递给我,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夺了过来,随即咬了一口,这次的香味在我口中弥漫开来,香香的,焦焦的,脆脆的,还酸酸的。因为粑粑很黏,还总爱粘牙,所以要嚼很久,嚼完后还很享受地舔舔嘴唇,回味刚才的美味。
现在,我仿佛又看见大人们在打糍粑,而我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