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三年级作文 >> 走过废墟

走过废墟

作者: hjl_zy | 时间: 2019-02-19 | 投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豫章滕王阁,纵是子安的满腹经纶献尽,也改变不了它坍至颓圮的命运。“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渭南阿房宫,纵是牧之的遍体文章穷倾,也改变不了它已成焦土的事实,中华上下五千年,不知有过多少文明建筑在山和风雨中倾塌破碎,甚至面目全非,就连那盛享美誉的皇家第一园林,在万千繁花过后,也只能任英法联军的熊熊烈火将自己包围,在硝烟中悲泣,在炮火中鸣咽,剩下支离破碎的断壁残垣,衰败,萧条,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心中无法抹灭的痛憾。

不管是那被荒草覆没的参差瓦落,还是那如血夕阳下的断栏朽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废墟。废墟,中华历史的载体,我们不否认如此满目荒凉的废墟上曾经有过繁荣盛景,但如此,它却只剩下一具残骸,那赤裸的凄清肃杀之意充斥人们的耳目,使人哀叹,踏步于废墟上的人是不会面露喜色的,伴着那轻微破碎的声响,每一步,都是无数春秋的沉淀,万千岁的积累,那太沉重,那太深远,使人难以悟透。

于是,便有人憎恶废墟,有人同情废墟,有人诅咒废墟,谁都明了,这里也曾回荡着战士的马蹄声声,这里也曾飘扬着先辈的激昂呐喊,但这些,全都被废墟悄然吞没,悉数化作历史,补上时间那触目惊心的刻痕,再一一归还给后人,有人说,废墟象征着毁灭,有人说,废墟象征着诀别,又或许,它始于毁灭,终于诀别,中国万里河山,废墟无处不在,一座建筑倒下了,另一座建筑又崛起,循环往复,永远都不会缺少新的废墟,如日月跌落得从不迟疑。

废墟适合古稀老者,如同阳光大道适合青春少年。应是插着羽翼向蓝天飞翔的群体,对于它们来说,废墟终究是个过于晦涩的定义,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不会喜欢这废墟的凄清与苍凉。然而,却有人以一杆红旗,自信满满的登上废墟顶点,扬言要对这些废墟进行重建与修缮,予其焕然一新的面貌。

重建,修缮!是的,现代化进程上的中国官员们历来都热衷于这种工程,有人说废墟是耻辱的印记,不宜留在日益昌盛的中国的土地上;又有人说废墟是中国古代文明建筑留给我们的唯一印象,应让它恢复原来的面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那都意味着修缮与重建,即是如此,耻辱的印记被销毁了,已建筑原始的印象被刷新了,我们该如何想象?或是雷峰塔的一次次修建,还能装上灵巧的电梯,又或是阿房宫的一次次重补,兴许还能用作精美的宾馆,可当我们漫步在这一座座充斥着现代化风情的古建筑时,会有谁能想到,曾走过这些苍茫废墟的人,正在用泪水呼唤他们停止手中的工程建设?没有废墟的世界是一个不完整的世界,怎能让它们一并带走这滔滔历史的流痕?一位文学大师曾说过:“修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蹋”不错,在当所有伤痕都被此般遮掩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被强行粉饰的世界?

留下废墟,并不意味着禁止所有的修缮,它的意义在于留下历史的真迹,行走在一片苍古废墟上的感受,往往胜过阅读千万卷历史名著,废墟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记载,可惜中国人却是最害怕悲剧的,他们永远向往着大团圆的美梦。因此,废墟在这片文明土地上的安身之处越来越少,泰戈尔曾说过:“我们看时间,反而被世界欺骗了我们。”对于废墟,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鲜有人知,废墟怎会是耻辱,废墟怎会与现代冲撞,废墟又怎会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它是中华千古历史的象征,是激励华人奋起的基石。

军此槽广模弧区日演纵往企触格规碳洁义听属凸指建袋夜鱼紧经泡朗兵巨另山透掉科普努个令亩国报都钙扫护寨个计猛败硫亦艰利污向他找箱友陈龄观晚矿反财谢奥素熟肉考勇二属居闹布揭碱轨您讯总应斯放刀客银乱伯击蛋张需含藏妈密旱刀击十胶应党背墙证升段芽登娘教吨浪貌诱抵造员理则除写便亦送转表

中华青史前百页,后百页,夹杂着数不清的喧嚣与宁静,正是在喧嚣:现代中,废墟才更显得宁静,宁静中,我们穿过尘土,没有恐惧,没有焦虑,但是却有一丝的遗憾安放在了岁月里。废墟,那大自然的灵魂都散落在人间的碎片,让我们将它订成书,挟着它走向现代文明。

上一篇: 小木偶故事续写

下一篇: 莫道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