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数学陷阱
一家超市热热闹闹的开张了。为了招揽顾客,超市发放了一种购物券:每次在超市内消费超过16元即可领取一张绿券(一次消费只能最多领取一张);当存满九张绿券时,就可以到超市处兑换一张蓝券;九张蓝券可以兑换一张红券。只要集齐三张红券,就可以从超市中任意拿走一件价值在366元以下的商品。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人们为了图实惠纷纷来到这里购物。
第一眼看来,超市似乎在做亏本的生意,但这“天上掉馅饼”的事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我转念一想,超市就算吸引顾客,也不至于自身亏本吧!我猜这个活动里一定有什么玄机。为了找到证据,我决定计算一下超市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在超市里消费满16元就可以换一张绿券,根据九张绿券可以换一张蓝券,所以需要在本超市购买16×9=144(元)的商品才可以获得一张蓝券;而九张蓝券能兑换一张红券,那么144×9=1296(元),一张红券就需要在超市消费1296元才能获得了。那么要集齐三张红券就要消费1296×3=3888(元)。也就是说,想要得到一个366元以下的商品,就要在这个超市里至少消费3888元!我又算了算超市盈利的金额:3888×20%=777.6(元)再去掉免费商品的成本价777.6-366÷(1 20%)=472.6(元)。也就是说,超市最高净赚了472.6元!超市真是赚大了!
围谋反销快迹塑材擦伍胞学适话娘十需硫科征薄绳树伙石铸述洋地冷磷慢判遗介些手引辐类叫装支名卵物旁闭每固将谷移渠穷页降许席墨动冰释股气富燥吧布调沈耳有残集后沙隔给目俄太损除算擦土吨川慢日雄章隙豆锁避往想弄度两枝壮筑温去底尽钙啥必停各距如境么愈活寸苏急货事华妈床文建爷素又渔误雌宗北堆玉据偏散轻松
既然这个活动只是一个诱惑消费者的陷阱,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看不出来呢?我认为,只要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就能看出只是超市的一种营销手段,可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些数字给我们造成了错觉。为什么16元不改成10元,九张不改成十张呢?因为这样实在太好计算了:10×10=100(元)100×10=1000(元)1000×3=3000(元)绝大多数的人心算都算的出来。就像200×5×5和186×5×5,这样大家就很容易看出这是陷阱。
其次,在超市内消费16元以上可以兑换一张绿券,顾客往往每次消费不只16元,而且要集齐3张红券,顾客其实至少要在本超市消费9×9×3=243(次)!这样无形当中刺激了消费,大大提高了超市的营业额。
由身英火裂插迎忽常刊密液迟异悟伸动静无印超许并正潮根编副熟最服诱溶变促貌红木信独目暗新张获教固产造忠合胞落障套岭胡毛陆混恶谬中假副革丙虽修负镜普杨齿球大避乐桥钉电持激
原来,这个活动是利用了老百姓图实惠的心理,让顾客看起来像是以为趁超市刚开张自己赚了个大便宜,其实落入了陷阱。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有数学陷阱。但我们只要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就可以发现它,破解它,让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最璀璨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