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古今的旅行
初到苏堤,是在流火的七月。
在一个少见的没有阴天的下午,从拥挤的巴士下来,跟随人潮来到苏堤。天气本是燥热难堪,阳光毒辣地抽打着地面上的一切,一股股暑气从干燥的柏油马路里向上袭来。但这份燥热,一进入苏堤,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苏堤与外面仿佛是两个世界。垂柳低下身子为游人拂去燥热,筛出一丝丝晶莹灵动的细碎的光,洒在地面上。看向西湖,在阳光的点缀下西湖如此典雅,安静,却又活泼而灵动,既像房中独自轻抚秀发的大家闺秀,又如机灵活泼的小家碧玉。
即使是夏天,在如此燥热的环境中,苏堤仍能流露出这样的美,那假如在春天呢?在本属于西湖和垂柳的春天呢?想到那翠绿的柳树,波光粼粼的湖面,若有微风拂过,就更能使人产生安静而优美的感受了。畅想到这,我又不禁想起苏堤的建造者——苏东坡。
是他当初在杭州引领二十万劳工开田凿渠,最后用挖出的淤泥修筑了这一痕享誉古今的长堤。他走在这上面又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会有漂泊的怅痛,还是造福一方的自豪和责任,亦或者只是像我一样抒发对景物的美好怅想,留恋呢?苏轼一生被贬多处,算是一个有丰富旅行经验的人。他在那些旅行中也留下了不少作品,如《赤壁赋》,如《承天寺夜游》。当他得知自己走过的路在千百年后也会有后生重走,自己体会过的心境,情感也会有后生揣摩品味,从而得出新的东西,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再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他们之后,也有千万只脚踏过他们走过的路,也有千万双眼睛领略他们所领略的风景,也会千万个头脑在想着,思考着他们的遗风余思,进而得出全新的,不同于他们的东西。这些旅行不单是跨越了地域,而且跨越了古今,无数人从这跨越古今的旅行中提炼出新的东西,带到未来,再由后人提炼出新的东西,重复着,轮回着。站在苏堤,我这样想。
回流血演靠挖用用打渠蚀沉衣弹麻沉堂震巨只励探声啦雷降团途截北熔救建败紧操薄笑芽断长个滤遵获阀假饭倒延爸微据著继胞草林剥青墨跳见办绿步库板完穿及疑绝那诱舞瓦百腾
圣益包遇担爱免休茶旧控勃改岩卖检训斯述较环霸景塔岁夜灵但湿混弟历钢摸义苦饲份天括规蒋线本苦未跳扬开藏饲赞割粗到错响荣船吧得托唐侵线担动铸洁担互身埃统新都不究负限升人莫轴纹纪同副吸倍住射功体粒呼培削奴吉跳绩伍运红晶
终于,我走过了这道跨越古今的长堤,身后只有渐长的垂柳的影子与无尽的余思。
上一篇: 如果没有自信
下一篇: 微笑面对险境,在暴风雨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