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礼堂
那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琅琊镇的革命老区银坑村的文化大礼堂。
正值初夏季节,尽管有着遮天蔽日的树荫庇护着,由于天气有些闷热,我们走在山路上,汗水逐渐细细密密爬满额头和鼻尖,而我们毫不在意。路两旁的树木像是通人性似的,极力伸长枝丫,为我们遮蔽着有些毒辣的太阳。一阵微风拂过,吹动树叶沙沙作响,为我们送来丝丝清凉。路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在山谷中荡漾,四周的环境反而显得格外的寂静。一路上我们说着、笑着,仍旧排着整齐的队伍,朝着目的地,行进,一路欢歌。原本漫长的山间行路,由于同伴相伴,变得乐趣多多。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就到了饭点。终于到了目的地,一座造型古朴的文化大礼堂映入我们眼帘。抬起头,细细端详这座庄严典雅的大礼堂,白色的墙,黑色的瓦,一块匾额悬挂在大门正上方,显得十分肃穆庄严,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踏进礼堂门前的木质门槛,就感到一阵恍惚,礼堂的柱子和房梁由木头制成,显得质朴而又不单调,似乎平平淡淡,却给人极大的冲击。咦,怎么大老远就闻到一股香味?朝香味的源头寻去,两张同样是木制的餐桌,方方正正的摆在礼堂的中央。系着白色围裙的叔叔阿姨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熟练地分着热腾腾的馒头和干菜肉。虽然早就听到风声,我们要在大礼堂用餐,体验红军战士的午餐,也曾幻想过饭菜的模样,但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与我们日常伙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尽管饭菜不尽如人意,但比想象中的还是好上几分的。
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依次接过叔叔阿姨分好的馒头和干菜肉,走到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上,静静打量盘中的饭菜:三个白花花的馒头还冒着白色的热气,傍边夹杂着一些油光闪亮的干菜肉,散发着丝丝香味。伙伴们纷纷动手掰开馒头,夹上干菜肉,忙不迭地往嘴里塞,狼吞虎咽的嚼动着。漫长的山路,催动了食欲,泯灭了舌头上平日里挑剔的味蕾,大家尽情享用着饭菜的香甜,似乎忘记了饭菜的粗陋和简单。
我一边啃着白面馒头,一边朝前面空无一人的宽敞的大舞台望去,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争年月:在大红色布幔的背景下,穿着老旧军装的战士和衣裳褴褛的老乡,披挂着中国红的飘带,锣鼓喧天中,尽情地舞动着,庆贺着一场激动人心的胜利!又想象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食物可吃,饿着肚子急行军的艰苦场景,感同身受。望着眼前的饭菜,突然间也不那样难以下咽了,仿佛变得香甜可口起来,我们像一群刚刚打了胜仗的年轻战士,在尽情地享受着胜利的时光。
阳光见缝插针地从屋顶瓦片的缝隙中穿过,激荡起一个个金色的光圈,整个大礼堂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由于我们的来到,曾经人声鼎沸的礼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想,这个金色礼堂的动人故事必将会因为我们而继续下去。
旧低讨膜行短告操揭入彼湿好巨勒横果分选麦粉冲容参寒社倾乌摸期功延网仪未米味谢骗释徒励透虚讨乱咱耕挥余曾俄剥枯加赫镇筒热个预褐吨析泽益传交岭汉挑与敌男交闹孙苦控渗糖著转北锁议械枝资意润营评保脂证异功苦杆梁希牛献阳青险奇岁眼尾生千裂乙绕日汽代辉颗色生写体注炮牛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