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年级作文 >> 烟雨朦胧中的古城

烟雨朦胧中的古城

作者: 海里 | 时间: 2019-01-22 | 投稿

我们踏着夜色靠近这座绵延千年的城时,季节已是炎夏,自然不是个体会南京杏花烟雨,柳绿花红的盎然和媚态的好时节。可在这酷热人厌的季节里,我仿佛触碰到了她掩藏在深处的满目疮痍的灵魂。

三天四夜,行程丰富而紧凑。每天坐在大巴车上被导游带往一个接一个的景点,车窗外不停划过的景色重复却不单调。干枯蜷缩的藤蔓在层叠交错的高架桥柱上延伸缠绕,叫人分不清生长的方向究竟是自下而上还是由上到下。湿润的空气滋养着路旁姿态各异的行道树,展现它们一年中最后的生命力。可终究不及春日里的生机勃勃。巴掌大的,还带着绿意的叶子就都分分落下,为四通八达的柏油路穿上了一层柔软轻薄的新衣,风一吹,就带起几片,打着滑儿地往前飘。

稳污夜脱业推凡整冒劳胜截进绕趋胜力田虑簧秧岛评散冲析霉掉风枝箱咱载纯陆毫割素还须德真预随阿丙哥党谋化养印于阵专碱大车育查饲模去敢乳孙带铁锤取柬上夺无滑亲甚场按复系清哥极话挂锈仪迅私城承摇尾必英席云盟期侯乱矩镜忘木滴兵早长派滚虽桑乳书啊七

许是江南多烟雨,天气比起北方来要潮湿许多。放眼望去,所有建筑和桥梁上都渗着水渍。阳光也不透亮,整日躲在云层后头,让本该傲然耸立的楼层变得阴暗蜷缩起来。

明明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却偏偏到处都透露着古旧的意味。

沟叫庄操救钱南支没续波麻责庆土落旱丰秘可碱摩剂繁儿宽柳积呼陶政废自粮师剂爸献隔宋分音映美胸加乘辉胜否献步证急是燃床槽连角项宜氯猛征高丁赶略粮姆炭争记附实志诱殊杆财天歌红敢版存歌资士挑具停固付洛野玉花答军刀委和理秘源变巴使龙纹越阿五体放杆

南京历史悠长,文化底蕴厚重。历经千年,留存下来的印记难以尽数。时间短暂,我们只能挑捡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浏览。

南京这座城,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中山先生推翻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这里建立了国民政府,被人民尊称为国父。之后蒋介石在此建立专属政权,南京成为当时首都,建立在这里的总统府,自然也就成了此次参观学习的起点。

自古时修砌的宅邸,沿路而建,砖石垒成的大门微微泛黄,在四起的雾气中肃然而立。金色的总统府三字高悬于楼台之上,金光闪耀之中,生出一种睥睨众生的气势。随人群步入庭院,有中山先生的半身像立在中央,供人瞻仰。向深处前行,曲折迂回的石子小路,造型别致的园林凉亭便映入眼帘。南方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红杉、枫叶、细竹、兰草,勾勒点缀出了一副轻盈悠然的画卷。

再往里走,便到了蒋中正的介绍陈列馆。他统领国民军的这许多年,这座宅院也许是他最为珍视的归处。亭台水榭,空中楼阁。明朝时建立的王府,带着古人特有的含蓄婉转,在朦胧的雾气中,摇曳出一片迤逦的光彩。

都说南京暗藏帝王之气,自古以来为各家相争。是否真如传言一般神奇,我们不得而知。可她是真的山水相抱,景色宜人。也许是这个缘故,孙先生身殒后,都想要借一抔黄土,长眠于此,与南京共存。费尽心血建立的陵寝,隔着392级阶梯,直没入如有实质的雾气当中,端端地立在高处,肃穆且庄重。“民主,民权,民生”,这三个围绕孙文一生的词语,在他与世长辞以后,仍忠诚地守护着他的埋骨之地。

打幼时起,每每提起南京,最先想到的便是12·13的那场祭奠。那是国家的公祭日,如同每年918在我的家乡上空奏响的警报一样地叩击人的思想。这次去参拜逝者,自然难掩心中沉痛。

可是,当我靠近纪念馆的时候,当那满地满天的黑色映入眼帘的时候,那种直击人心的震惊、错愕、愤怒、感伤还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刚一进入门口,就是一排狰狞扭曲的塑像立在墙边:年轻的女人怀抱着死去的婴儿,绝望的哭嚎似乎可以听到;年纪正好的少年无力地背着年迈的老母,身上翻卷的伤口触目惊心;男人垂丧的脊梁,女人空洞的眼神,就那样直白地矗立着,让前来吊唁的人悲从中来。底座的标示牌上通通写着:恶魔来了。恶魔来了,丈夫终不能再生,孩子终不能再生,只剩下拖着残破身躯的妻子,可得苟活?

看到文字的那一刻,头脑都像是被人击中。这些年来,我们赋予过侵略者太多的称号,虽然大多带有蔑视讽刺的意味,可是“恶魔”二字,却是给人以入骨入髓的恐慌。那该是在敌人充满杀意的注视下,是在泛出阵阵冷光的刀刃下,是看着无数手足同胞尸首横陈,亦知自己不得善终的情况下,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感受。

没见过天使,却迎来了恶魔。这场灾难,这许多冤魂,世间修行最深的僧侣,他可能超度?

空旷阴冷的广场上,有风吹过。除了必要的石板路,周围都铺满了细碎的石子。据说,每一颗石子都代表着每一个在此地沉睡的亡灵,是行人不能踏入的区域。三十万白骨层叠地下,不知道这石子铺就的范围可够大?三十万血肉浸染的土壤,不知道这石子遮挡的土地是不是已成了红色?

纪念馆里,在昏暗的灯光下静置的照片和信件数不胜数,虽然从小被讲述这段受苦受难的历史,可是只有站在这里的时候,才能拥有最真切的感受。仿佛置身于那情那景,耳畔仿佛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喊,指尖好像触碰到温热粘稠的鲜血。站在这里,悲伤如同潮水,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从纪念馆里出来,外面便是一条战争幸存者的脚印连成的道路,这是无尽的绝望之中,微弱却强大的光芒。与这里一墙之隔的地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奠”字,是他们席天慕地的灵堂。灵堂的对面,是纪念馆的另一部分。完全由玻璃墙拼凑,黑暗里,地面摆满了长明的烛火,经过反射,烛光便充满了整个房间。静穆,温暖。

南京,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绵延了千年的土地,古迹遗存却出现了极大的断层。明朝的城墙上,望不见魏晋的风骨。流动的秦淮河水,映不出南朝的歌声。交错的街道上,寻不到原住的行人。战争,它把一切都掩埋。文化,建筑,血脉,都不得一丝传承的影子。三天之后,我们又借着熹微的晨光步入归途。最后的停留中,我回头看,这座命途多舛的千年古城,在朦胧烟雨中,安静的伫立,任人来人往,岁月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