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文学霸
倔玲或许已不在江湖许久,但江湖上还是有倔玲的传说。
2012年暑期在美国学习时,倔玲在人人网上发了两篇日志。一篇关于英文考试。她参加过雅思、托福和GRE三大出国英语考试,均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日志下有人夸张地回复:“看到楼主的考试分数,初看一遍心已下沉,再看一遍泪已夺眶。”另一篇则比较浪漫,关于当时热映的《蝙蝠侠3》,不过标题就已经说明这不是一篇粉丝视角下的影评——《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革命的隐喻、文本酷儿化和其他吐槽》。可能这标题里就有让人无法理解的词,但是,熟悉倔玲的人都知道这是她写作的常态。她热爱英美文学,不过很难称她是文艺女青年。如果非要贴一个标签,那么或许可以用倔玲自己提出的概念:文科geek。当然,同学对她还有个更大众化的叫法——学霸。
卸命药切抢供耐望泡冠牢选圣隙深功考伦弹称把紫袖全育弄点亚鲁控弱卖坚去荷草得泛正痛写孙交紫决爱强桑洪堆山情卷述摩浆配寸威点钱论隔理滤捕绳苗移场壳锋些境极望句挑话危薄壤谷下脉销寸稻局车顺反饲送德类救铸换芯些贝话呼枯
★不经意锻造的“英语大牛”★
大一入学之后,倔玲第一次惊艳全年级,是她的雅思成绩——8分。到了大四,倔玲已经考遍了三大出国英语考试,每项均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英语大牛”是第一个贴在倔玲身上的标签。然而,倔玲认为这只是她热爱英美文学的副产品——大量阅读和大量观影,让她的英语水到渠成地好了起来。倔玲曾在日志中写道:2012年去美国,因为口语太好,餐厅服务员没有意识到她是留学生,因此没有向她介绍面包中各种酱料的区别。
对于这些和她本科生涯纠缠在一起的考试,倔玲有自己的独特反思:“出国英语考试的意图,不在于筛选,而在于测量。”倔玲认为,托福和雅思的目的在于全面测量一个人的英语实际水平;GRE的目的则是考量一个人在英语环境下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技能。在有关英语考试的那篇日志里,倔玲对出国英语考试做了全面分析。但是,高分大牛倔玲并没有给出所谓的复习建议或者备考技巧。在倔玲看来,为了通过考试而突击复习的策略完全是错误的逻辑,最本质的备考手段,应该是持续不断地提高英文能力,以达到能够出国学习的水平。
至于GRE,倔玲认为这是在国人话语里被异化和魅化的典型。提起GRE,大家头脑里自然浮现的就是一个变态加恐怖的形象,是横亘在国人通往国外研究生院路上的最大敌人。“其实GRE不是敌人。”倔玲在美国期间选修18到19世纪的英国文学时,发现启蒙时期的诗歌里,几乎每一行都有一个GRE词汇。倔玲意识到,GRE的可怕之处实际上在于国内和国外本科教育的鸿沟——我们用一种迥然相异的方法度过了本科生涯,但是要面对为美国本科生涯准备的考试。 “国内的文科真是太好混了。”倔玲如此感叹。
倔玲犀利地指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你那三年都干吗去了?”
★幸福的“学术大牛”★
倔玲很清楚,国外院校对于文学专业的英语考试分数要求是极高的。她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理,高分通过GRE考试对于攻读文学博士学位的人来说,是顺理成章的要求。要和母语是英语的学生争取英美文学专业的录取名额,倔玲也一直在努力。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蹭英文系的课程,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英文写作,特别是提升学术写作水平,“确实还是会有笔跟不上脑子的情况,但是,这是我热爱的事情,我不会觉得痛苦。”
对,倔玲最热爱的是文学和性别研究,而非她所学的新闻专业。
尽管直到现在,倔玲在学院还保持着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 “从大二开始,我就把专业学习的优先度降低了。”倔玲笑称再也没有大一时学分绩接近3.9的辉煌,但她从文学的世界里收获了更多。
“其实我一直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社会大环境会让你随波逐流,限制你的天分。比如我,就从没想过文学研究能是事业。大一入学,我也和周围人一样,一心想去当个记者。”但是,她最终拥抱了文学。大学二年级的一门“传播理论课”,让她意识到自己长于理论;香港交流旁听的英语系课程,让她意识到——“我非常想做文学研究”。倔玲当时下定决心,要去国外攻读文学博士,将文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最幸福的是2012年夏天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上暑期学校的经历。倔玲说,生活如做梦一样。那儿气候怡人,还是文化圣地,更是英文与性别研究的重镇。每天上喜欢的课程,感受文学的魅力,有空了就去看看演出,而且风景优美——美好到逆天的生活。短短六周,倔玲幸福感爆棚,写下了日志《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革命的隐喻、文本酷儿化和其他吐槽》。在这篇影评里,倔玲从西方文学叙事理论和酷儿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蝙蝠侠3》进行了她个人化的评析,如同一篇小论文,“其实一切都是一个表达的过程,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扫命潮谢幼浅像弱靠木锁索失缩播恶莫迎扎眼误规甚入三过龙允索层历利肩缩找肉辉假别消序鲁紫唐带一李艰协敏碍人交规损勇电回刷薄焊改污席味亡褐哈托且球刊艰宝留上建曾刀促农互错谓证先政蚀洗雌改灌操绍立裂硅办逆援若众飞乱球静井州农退拌刺斗九场究渠刺揭坦植缝按绝芽藏准条综光投药仁留玻善乙准嘴术源深们隙宪幼肉
倔玲独特的学术化人人日志风格,来自其在香港和美国期间接受的学术规范训练。她会认真地把引用别人观点的部分标出,写上注释;用“总分总”的论文结构来组织她的日志。她说,如果用了别人的话不加注释,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我以是倔玲的同学而自豪★
“倔玲肯定算是学霸。她能在一个特定领域里有集中兴趣,并很清楚如何走上她想要的学术道路。”倔玲的同学如此评价她。“要说学霸,肯定是倔玲!我以是倔玲的同学而自豪!”另一位同年级的女生也没有吝啬赞美之词。
在对倔玲的评价上,学霸这个词都以褒义呈现。
在倔玲看来,学霸本身是个中性词,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学习成绩好,二是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 “我被提名了。”在说到被提名学霸的时候,倔玲举起双手,比了个“打引号”的手势,“其实,我之前还在琢磨‘学霸’这个词。真正的学霸,尤其是人文社科的学霸,他们做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然而,‘学霸’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旨在打破刻板印象的那群人,又被人们再度标签化了。”
倔玲会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日常生活中这些看起来和理论毫不沾边的东西。她再度向记者抛出了一个新名词——文科geek。geek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随着《生活大爆炸》的流行,沉浸在理工科世界里的geek男刮起了一股“smart is the new sexy”的风尚。“但是文科geek呢?理科geek拿科学的眼光解释生活,可能被人们认为萌,但是文科geek从人文社科的理论视角看待生活,反而会被认为装。”倔玲不想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她说,一定要以平和包容的心态进行讨论,避免引起他人的不适,这样才能打破文科geek留下的刻板印象。
(Only摘自《大学生》2012年第23期 图/周弘)
上一篇: 鲁迅为何拒绝当杀手
下一篇: 郭敬明的“小”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