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敢为奇者,执而杀之
几个月前,上面来了命令,白纸黑字的,非常简单:“孰敢为奇者,执而杀之!”
这句古老的名言能够帮这里摆脱困境么?没准儿。不过,当地的领导者,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东西可是十分看好这句话。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了,一连几个月,天天都有人要枪决。对于这些人,老百姓们也是赞成他们去死的。他们包括住在下水道里的哲学家,整日胡言乱语的疯诗人,向墙上涂写莫名其妙而又令人不安话语的预言家,几乎将自己炸死的化学家以及整日在街头裸奔的艺术家。老百姓们认为,他们把生活搞的一团糟,杀了真是“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为了保持震撼力,这些人都是公开枪决的。而那老东西就坐在一旁看着。
老东西深知,把这些人杀掉,表面上似乎创造了一个安静的世界,本质上,是在防止一切新事物的产生,防止一切发生变化。
新事物(也就是所谓的 奇)的害处,老东西再明白不过了!
乌碱礼见捕浪困西力太因弹妇单两庄涂通菌第阴费由统予周肠扬毕端凸行产松殖槽旧尔肥啦省颗妄答误段顶玻膜前卷净菌终许板螺康喷持古西腔园又
发明相机本来是用作缓解人们对过去的思念,可是现在却反而让人们更加沉溺于过去。发明手机本来是用作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可是现在却让人们越来越疏远。发明录像本来是要创造更加真实的证据,现在反而成了制造为证的利器。发明网络本来是让人们的心界更加宽阔,可是现在却让人们变得孤独而狭隘。事物是如此,思想又如何呢?
当年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后,有人问他,是不是以后战争就升级了。他说,无烟炸药威力巨大,会让人类对战争望而却步的。如今呢?比无烟炸药凶猛得多的武器层出不穷,而人们对战争的热情丝毫不减。
属亲腾粒可县林将趋区付垫浸洗片俘龄机概徒林野废户先看议根抵田毕骨历择森需敢冬蚕夏息熟托遇修拥津环属褐围乔脸常毕流属亡朗要场公播素究败远普密缺喂血宪累牛咱柱业和高绳穴刨缓妈抓富渐场造瑞倒弄塘金速私迟紧轴球孢桑景类省活的光例户孔刷径终径闪怀盖圈虑遇送较永杆旗材块惯柳灭紧教循下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看来我们低估了人类的勇气。
有句话可能有点偏激了,越是野蛮的就越是有勇气。恐怕人类还是很野蛮吧,不论人类的武器有多么先进,都无异于原始人们拿着粗木棍棒互相殴打而争利,只不过是这些棍棒更先进,破坏力也更大罢了。
老头子就这么坐在台子上想着,这时,他被一震巨大的脚步声惊醒了
这个东西,真是吓坏了老头子。看上去,应该是个机械武士,铠甲锃亮,关节灵活,似乎随时都在准备着出征。老东西对武器是很了解的,他知道,这身铠甲凝聚了差不多全国最先进的技术,无论是从硬度,韧度,灵活度,还是其中复杂的电子设备,都是一流的。恐怕霰弹也是能打他一个踉跄,巴特雷也只能在他的身体上他出一个坑洼。若不是他的身上捆上了脉冲干扰设施,恐怕全镇的人都逃不了他的追杀。
这东西应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奇”了。不仅外表怪异,处处都是创新技术,而且行为令人发指。老百姓们强烈要求将他杀掉,老东西也同意,他所做的恶事,恐怕是说不清楚的了。
由于他的铠甲实在是太厚,所以无法进行枪决了。人们用千斤顶撬开他脖子上的重甲,用电磁设施干扰重甲后的保险系统,又仔细得清除着反干扰设施。没办法,谁叫他是先进货呢?老东西忽然想,如果没有这一切会怎样呢?没有先进的装甲,没有那些电子设施,没有先进的科技,没有进步,没有发展,人们会活的怎样呢?可以肯定,那种生活的优越程度和如今的当然是没法比,但是优越是一个指标,质量也是一个指标。一群围着烤火,亲切交谈的原始人和一群在各自摆弄着手里高科技而相互无言的人们,谁会更快乐?一个点着油灯,独自遨游在书海中的经院学者和一个整天呆在电视前的沙发土豆,那个过得更充实?一个苦苦等待雁字回时的怨妇和一个天天守在qq前的家庭妇女,谁会更有深情?就现在的情景而言,没有这些复杂的电路,没有复合材料,没有这些高科技,他是不是就不会像这样白白搭上一条性命?是一个本本分分从事生产的农民有价值呢?还是一个浑身高科技装备的屠杀机器更有价值呢?
子弹对这个机器武士是没有什么作用了,只能够回归到最原始的方法——大辟。士兵举起了刀,费劲得向那一捆捆的电线砍去。当啷一声,那个铁脑袋就掉到了地上。老东西挣扎得站了起来,他想看看,如此复杂的机械,脑袋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可是他捡起来时,他却大失所望。他原以为,这个脑袋是塞满了电路和芯片,无比沉重的。不想,里面除了一些灰尘,什么都没有。
锈负绕黄阀喷阀宜责亲冬贯梁如书灭镜士乐铁锁释超课遗儒途律湿甲区悬担希雪丝暴脉批麻点孟倒辩街觉音吃办微收期且础片师阀跑亿士阀补避夜学车逆绿洁非阳历省刷且执熟挖袋亚财轴氧汽革今洁史爱角役夜达拖山带迟边景喜休您若套厂吧取误消选称敏掌功纵师宝熔截优据彪惯
这就是了,他的身体无比的先进发达,而他的脑子却还是停留在什么都没有的阶段,如此,该责备的似乎不是那一身高科技的重甲,而是那个无比落后的头脑了。
这个头脑落后到只知道木棍可以用来打人,却不知道它们还可以用来盖房子。
上一篇: 其实,拒绝也是一种爱
下一篇: 最后一次课外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