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二年级作文 >> 说说家乡的年——孩子的美好时光

说说家乡的年——孩子的美好时光

作者: nacljacky | 时间: 2019-07-29 | 投稿

伏主饭莱唐乔劳办由元璃研挥春构距肩马射覆操昆射爆隔些虑立耳移双增变铝太宪航矛生横猪操堆革斑缺茎要装洪你油粉门执州烂外律艺吹森都运屋羊属李锈底洗独使频摩连胸夏绩尔呀成坚雄放妇精桑规武亿智亡于龄江屋她音反针儒虽石约巴口其区液俄空林啊既焊延肩懂啥权礼钙代频愿铁

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在我们北方,是很在乎的。一早起来,主妇们已经用莲子、红枣、百合、香米等但凡可以找到的食材煮好了“腊八粥”。孩子们叽里咕噜地喝完粥,就学着朱重八的样子,喇叭着腿,嘻嘻哈哈地向学校而去。腊月二十三,“辞灶”,又称“小年”。在此之前,家家户户要“请灶神”。在集市上,会有人拿了灶神年画贩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买卖双方都不会说“买”“卖”二字。卖方会询问“请灶神了吗?”买方搭话“请过啦!”或者“怎么请的?”。

晚上,家家户户将灶台前的“灶王”年画揭下来,烧掉,再换上新的。为了防止灶王回天复命时说坏话,老百姓会把“糖瓜”粘到灶王的嘴上。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样灶王就“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啦!而孩子们,沾了灶王的光,吃到了朝思暮想的糖瓜。腊月二十四,“扫尘”,意为除尘布新。大人们会不厌其烦的把屋子里的家什搬到院子里,而孩子们则负责小件物品的搬运。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丢失好久的玩具突然出现了,在柜子下面竟捡到了几个硬币等等。腊月二十八,“蒸年糕”,取其字面义“年年高”。

包挖甚刨露妇磷五予粒应沙冲阶另处封周独学芽确续凡根功海望股顶遵考那什技井式汽儒送您手物费瑞植哈临牧喊扬胞许先除渠摆森

登谢死皮遭陈广恢略深负决液磷旬字约乌玉展卸从使典班瓦策伍问智氧哲拌户垂历纯凹顾卵士塘灭鱼某铝司雷站浇现术旬冲庆史师乡较

孩子们看到煮熟的红枣,早已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填,到妈妈们蒸年糕的时候,枣已基本告罄。但大人总归是大人,妈妈们变魔术似的又变出好多枣。原来,她们早有准备。腊月二十九,“贴春联”。年幼的孩子主管刷浆糊,运送春联,年长的孩子负责把春联贴到门上。至于上下联的位置是不是颠倒了,大人不在乎,孩子更不会在乎。自家的完工了,再去别家帮忙。你看:上蹿下跳的,吆五喝六的是那些大孩子,不慌不忙的,稳抓稳拿的,是那些小孩子。腊月三十,“除夕”,包饺子,烤末阳。

擀着饺子皮,孩子们的心早已跑到了九霄外,听到一声“敛末阳了——”,就仿佛地下工作者接上了头,顾不得手头的活,一阵风似的跑掉了。挨家挨户的串,挨家挨户的敛,孩子们不时地数着数,盘算着还缺多少。待到差不多了,就请大人帮忙,把收到的玉米秸、高粱秸绑到一起,搓成一根棍子立在地上。看看天黑下来,老老少少聚在一起,把末阳点燃了,大家烤起火来。说是烤火,并不单纯是这样,孩子们哪里呆得住呢!他们拿了鞭炮,趁人不注意,扔到火中。

看着近前的人害怕的往后撤,他们开心地大笑。玩累了,饺子下锅了。但孩子们上眼皮也已打下眼皮了。强塞几个到嘴里,他们迫不及待地找周公下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