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作文 >>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
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这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出自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这届会议上,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海森堡和居里夫人等物理学界的天才大师们聚首一堂,对量子理论的未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以尼尔斯·玻尔(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自然界是由概率组成的,任何事物的的发展结果都是按照概率来分布。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的创始人,坚定不移的认为“因果论”是物理学的根本,一切的发展的都有规律可寻。将近100年后的今天,量子理论出现在现在文明的各个角落,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尖端科学领域几乎无一不依靠量子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玻尔在与爱因斯坦的那场世纪辩论中应该是略胜一筹。
量子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物理谜题。在量子论诞生100多年后的今天,大众依然对量子的概念困惑不已。这也正常,目前就算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也很难对量子论究竟是什么下定论,就连它的创始人玻尔也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所困惑,那么它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我从高中开始就对物理和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还考虑过选择物理专业。奈何上了几节中等难度的物理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已经触碰到了智商的天花板,只得转投数学经济。近几年,国家在量子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量子卫星、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可以说已经领先于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了解一点量子物理的知识以后怎么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量子物理的科普佳作,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量子物理的发展过程于基本理论,将物理学家的思想碰撞比喻成量子物理的“三大战争”,阅读起来甚至有点激动人心。不过,就算本书中只介绍了量子物理的一点皮毛,对于我的世界观依然有很大的冲击,在这里就捡几个感悟最深的说吧。
一、从三次”波粒战争”看科学的发展。
三次“波粒战争”基本是围绕着光到底是一种“粒子”还是一种“波”展开的。第一次“波粒战争”始于17世纪。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光是一种波,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笛卡尔在他的书中率先指出:光是一种压力,在一种媒介中传播。后来人们给这种媒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以太”。到了18世纪初,牛顿在他的著作《光学》中阐述了光的色散与叠加,从粒子角度驳斥了“波动说”,成为了之后100年物理学界的金科玉律。这场“波粒战争”还可以看做是牛顿与罗伯特·胡克之间的私人恩怨。胡克作为“波动说”的支持者曾经直接了当的指出牛顿的色彩复合理论剽窃,而“微粒说”则不值一提。这直接导致争强好胜还略有点小心眼的牛顿的坚定反驳,并以他的天才让”微粒说”取得了第一次“波粒战争”的胜利。不过“波动说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们蛰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的机会。1807年,托马斯杨在他的《自然哲学讲义》中公布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光线穿过两道细缝之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点燃了“第二次波粒战争”的导火索。后来的泊松亮斑实验和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实验,“微粒说”在耀武扬威100多年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便宣告失败。第三次波粒战争开始于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之后,爱因斯坦在其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光量子”概念,让“微粒说”再一次站上时代的台。不过第三次波粒战争以双方的握手言和结束,物理学家最后被迫承认光具有粒子和波两种性质。科学的大厦就是这样不断推倒又不断重建。玻尔虽然在论战中略胜一筹,但谁又能保证100年后人们又会发现宇宙确实是由固定的规律塑造而成的呢。
二、意识如何作用于物理世界
物理学家薛定谔曾经设计过一个著名的物理实验: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薛定谔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延伸到了宏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但是按我们的平常受到的教育,客观规律不随意志转移,猫即死又活实在是违背我们的逻辑。但是如果我们将一个人放进这个容器中呢?如果他最后生还,他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当时处在一种死于不死的叠加状态。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量子理论来说,我们人类作为有意识的观察者,在进入容器的那一刻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观察自己的状态,在我们观察自己的同时,波函数已经坍缩,就像当我们打开容器观察那只可怜的猫一样。我们作为有意识的生物,在思考世界的同时,也对世界产生影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经说过“
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与量子物理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亡免识警浇绳才剧甘愿俘快爷嘴歌打碍背盛央土规愿亮平难采有持表司历冠届普顿破捕侯犯始赫较于江骗忙伍激景航换翻洋给哥望经坦桑高王务笔买又城向绩期但株烈既伤太想安即浅构概间纷戏校追太借害已均洗贫静用省广命牙件腾前离早么雌丰
笛卡尔曾经说过“我思故我在”,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们一直对这种唯心主义思想嗤之以鼻。但是我们是否考略过宇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呢。如果宇宙扩张的的速度慢一点,宇宙将会迅速坍缩成一个黑洞;如果宇宙扩张的速度慢一点,宇宙中的物质就会四散开来形不成我们看到的行星,而这个速度的误差只有能有10^(-55)这么多。“人择原理”告诉我们,宇宙之所以是现在的模样,是因为如果他不是这个就不会有智慧生物来谈论他。我们无法确定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对是错,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也许确实会变得不一样。
下一篇: 读胡适《容忍与自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