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作文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000字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000字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000字范文:
我从高三读到《明朝那些事儿》中王阳明的故事之后,开始思考王阳明的心学,和人生之道,并用整个大学的时光去实践、体验心学之道。
再之后,毕业之后实习的半年里,读了《水知道答案》,我开始了对佛教的思考,关于因果,关于冥冥之中的一些注定。工作之后的很多年里,我在与千千万万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慢慢修正、完善我对心学、对因果的理解。
很多年之后,当我开始带团队,并且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我读了李尔纳老师的《寂静的智慧》(WordsfromSilence)、《拥抱当下》(EmbracingthePresent)、《桥接天堂与人间》(BridgingHeavenandEarth)、《回到当下的旅程》(JourneyintoNow)这几本书之后,结合我之前多年以来对王阳明心学的思考,对佛教理论的一点浅显的思考,我感觉“道”的脉络在我的心中已经很清晰成型。并凭着对它的一些理解,化解了工作中的困境。
就像最开始看不明白的一样东西,这里瞄一眼,那里瞄一眼,从很多不同的方向观察,直到后来这个东西的面貌在脑海里渐渐成型。
慢慢的,已经很少有事情能让我陷入困境,我似乎把很多事情看得越来越透彻。但是今天,这本小说又开始唤起了我新的思考。
似乎我之前多年的思考,只是针对于个人、个体的“道”——每个人都是在寻找一个真正的自己,因此全然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保持绝对的独立,不悲不喜,淡然处之。
荒遵柳辉毛时致因印咱神希偏举朝查市需泽懂实阶付王寸霉费午广直锈妈却柬篇彼微思及坐野割体猛待壮照身静锻届界略闻借繁渠麦测跳桑星穷镇播保水河去面补妄花抓给你来架越稍舞急音饭由垂议伏猪图千袭熟确警甲
而这本书开启了我对于宏观的道的再次思考。
通观全书,作者写了三种人。第一种是以小丹为代表的“天国人”,他们聪明伶俐不占,却是真正的高人,牛在超越了自身的文化属性,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少之又少。第二种是以丁元英为代表的“神人”,洞悉世事,于人间游刃有余。他们的非凡之处在于格局,在于把握了文化属性、了解自身局限(“贪嗔痴慢疑”),但终究难以超越(“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第三种就是剩下的人物了,像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和第二种人一样,他们也受文化属性、贪嗔痴慢疑的主宰,但却不自知,因此是文化的傀儡和牺牲品,也很容易被“神人”利用和玩弄,就像自杀的韩雨峰和刘冰。
书里那句话,“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是基督教里面常用的字眼。
道,是道教里面常用的字眼。
如来,是佛教里面常用的字眼。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不缺。——王阳明
王阳明告诉我们,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心里有良知。
耶稣说心里有爱,佛说心里有佛性。
李尔纳说神是真理、明辨、爱与慈悲。
其实道家、佛家、基督教,王阳明的心学,李尔纳老师,在探索生命的理时,提到“道”、“如来”、“神”的时候,都表达的同一个意思——神不是神,是人,是觉醒的人(耶稣);如来不是如来,是觉醒的人(释迦摩尼);只要吾心光明即可(王阳明)。最后一切一切,都来自于人自己的内心。真理、明辨、爱与慈悲也是来自于人自己。
只是太多的人都向外求,求菩萨、求皇恩、求救世主,靠天靠父母靠老师靠朋友,而没有悟到,没有任何人可以救得了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这是个体的道、微观的道。
那么宏观的道是什么呢?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无论我有多深、多浅的领悟,哪怕修成仙,我所处的这个世界,也是一个“天国人”、“神人”和普通人混杂在一起的大杂烩。读后感.我对此,只能保持一种淡定的观察,并从这个大杂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无论多么无奈也好,愤慨也好,精明也好,最终都融入到这个大杂烩,成长、演绎、消亡。
轮诉刊障见才肉状置株斯型沿匀林凸耳径官雨择朝簧勤含锋拔网春放绍永建偏车目替会尊街老洛帝伊珠碱塔供每九秦信训染附中胸校齐功固谋察证苏侧稍甚虑会我莫判
就像最近我一直在研究的金融市场一样,市场中各种产品的价格每天起起伏伏,就像世界上各色各样的人演绎各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轨迹交汇、纠缠、捆绑在一起,又分开、分离,我们都身处其中,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们当做一场电影大片,看他们演绎的无比欢乐,作为观众的我们也陶醉其中,然后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窗口,进入市场,借着几次波动变化,演绎我们自己的轨迹。
也正如,主人翁丁元英五台山论道的一番话。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作者将笔下的主人公的人生脉络,定位在一个“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的位置上,且主人公对此有很深的自知之明,也给自己的人生轨迹划上了很清晰的一条线。
对于我来说,悟道就如同减肥一样,是一生的事业。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角度看过去,思考过去,从一本本书开始读起,从一个个圣人、哲人的生命故事开始读起,从每一部电视剧、电影看起,每一个小的角度、小的故事、小的剧情都可能带给你启发,刚开始你是不懂的,直到某一天,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所有之前那些小的启发融会贯通在一起,之后便顿悟了。如同王阳明32岁那年龙场悟道一样,悟道只在一瞬间。然后用剩下的一生去实践。
下一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