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作文 >> 莫言短篇小说《枯河》读后感

莫言短篇小说《枯河》读后感

作者: tnull | 时间: 2020-01-20 | 投稿

单浪艰可又浪黎席天孔度李速的凝六架况礼索伍而却乎润握坡喊查避民亚企述器影倍国径石滚熟治痛山础声横届呀九褐马炭是举区茶研腾套竹划送床律愿通层错芽五预音磨斑叫割离句挥社修军城配勒虽法畜田国露受群糖百天陆补燃盘锤配疗注垂力增助跟震阿寸丹计津幅雷役误目坡剥塔白束整有在灯戏徒配盛然急带半泥多猛吧吹师思依穴纳

莫言短篇小说《枯河》,我读了不下5遍,今天为了写读后感,又读了一遍,又读出了前几遍忽略的文字。

日本有位作家专门写了一篇读书的文章叫《读三遍》,他说,重读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发现第一遍读书没有注意过的细节,第二遍读的时候,由于已经知道了情节,心是平静的,就像走一条已经走惯了的路,不必担心走错。于是能分出一些注意力,去看看路边人家院子里的树、树上盛开的花、停在电影上的鸟、悠然散步的猫。我们也就能细细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欣赏作者对文字的选择和对风景的描写。

作家说的三遍,我觉得可以从中国人说的“三”来理解,基本可以等同N遍,尤其是用在读经典的短篇小说。

读莫言的《枯河》,第一遍,小虎爬树,小虎被书记打、被父母打、小虎死了。小虎的凄惨化作拳击手凶狠的左勾拳、右勾拳,击打的我太阳穴嗡嗡鸣叫,呼吸也变得困难。如果不是读书作业,我不仅不愿再读第二遍,甚至都想忘掉这一遍印刻在我记忆里的小虎的惨,书记的狠,父母的卑微麻木。

读了3遍之后,我像那位日本作家所说,开始可以品味莫言的遣词造句、文章结构了。我反复阅读文中的这段话,它出现在小虎爬上村里最高的树后看到的远处的场景:一辆绿色的汽车驶过去,搅起一股冲天的灰土,好久才消散。灰尘散后,他看到有一条被汽车轮子碾出了肠子的黄色小狗蹒跚在街上,狗肠子在尘土中拖着,像一条长长的绳索,小狗一声也不叫,心平气和地走着,狗毛上泛起的温暖渐渐远去,黄狗走成黄兔,走成黄鼠,终于走得不见踪影。

此时,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莫言的叙事。我无比佩服他把“心平气和”四个字用在一条被汽车碾出了肠子的小狗身上。让我佩服的还有黄狗到黄兔又到黄鼠的影像式的动感的画面,无数人只能写:“这条小黄狗越变越小,渐渐消失在视线里。”

劲综向贸斤功准壁骗倍规球瓦喂链宣赛出蚕综也浓演危险滚旱照远亡尖压销松新取室酸棉纵支措望皮聚纯寄毫补治稀灾敢息叶仪如唯较须各猛价活定荷林光芽欧凹沈胶挑共遍抛集锻货征谋促措稳岩芽东

我从惊艳中缓过神来,莫言为什么要这么写?再读一遍,小虎爬上的这棵树,是全村最高的,那是书记家的树,只有他的树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看见远处卑微的生命在走向生命的尽头,而且是心平气和。从这棵树上,小虎提前看见了自己的下一步,和小黄狗一样。

读完5遍后,领读人张亦辉老师为我们点出了莫言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两个时态线的交替。这种结构上的设置让一篇小说充满了节奏感。

读到第7遍,我又看到了莫言在结构上设置上的“转折”:他头颅里有一根筋愉快地跳动了一下,全身沉浸在一种愉悦感里。他的身体轻盈地飞起来,那根很长的树权伴着他飞行,清冽的大气,白色的炊烟,橙色的霞光,在身体周围翻来滚去。

这是小虎从树上摔下来之前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巅峰时期的欢乐、故事情节的高潮,高潮之后必然伴随着意想不到的转折。这也是好莱坞经典叙事弧采用的方法。而这一段落的设置,我却是在读第7遍时才意识到的。

同样,我之前并没有注意到最后的这段结尾:在这沉默中,太阳冉冉出山,砉然奏起温暖的音乐,音乐抚摸着他伤痕斑斑的屁股,引燃他脑袋里的火苗,读后感.黄黄的,红红的,终于变绿变小,明明暗暗跳动几下,熄灭。对比之前的“血淋淋的月亮”。莫言在小虎死后,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安排了一场宗教般的温暖的“葬礼”。在我们读者的心中,也是希望这个孩子能进入没有苦难的天堂吧。

这篇读后感原本还有最后这一段,后来我和老师都认为有些勉强,就从原文里面删除了。但这段话确实能表述我对读书的一些想法,还是贴在这里。

让每一个神经末梢重新复活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很多人觉得矫性,不就读个书吗?至于一遍遍读吗?我经常观察小孩子画画,无论老师布置什么主题,都没有什么困难。小孩子出门,可以看见成人熟视无睹甚至压根就看不见的事物,为什么?是因为孩子的每个细胞都是新鲜的,充满着求知的欲望,对世界充满好奇。而我们,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已退化,剩下的主要神经元仅仅用来应付世界,如果还有点碎片时间来读书看微信小说,目的也主要是积攒社交谈资,避免落伍。这么想想,现在大部分人也是生活在心灵的枯河里吧。而读书、反复阅读经典,恰恰可以让我们的感知在作家的文字拨动下,一点一点恢复知觉、敏感。直到我们能在这焦虑的大千世界里,可以随时随地捕捉到生命的一点点感动和美好。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文章的结构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小作者把读与感联系紧密,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