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信中国观后感锦集

信中国观后感锦集

时间: 2019-01-12 | 投稿

 信中国观后感1

上学时,曾学过这样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娓娓道来的是家常,是情感,更是信仰。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信中国》以“信”为载体,精选了“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由观众熟知和喜爱的各界文艺工作者等念读,由主持人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了“信仰”与“情感”的正能量,让人心灵为之震撼。

第一期节目中的第二组信件,是演员张少华和杨洋带来的英雄黄继光的一封绝笔家书和其母亲邓芳芝写给毛**的一封信。张少华和杨洋组成英雄“母子”,以隔空对话的形式,重现了这两封信件中的真情实感。

杨洋作为信使朗读的是黄继光牺牲前六个月利用战争间隙写给妈妈的信,但却成了他的绝笔信。“母亲大人,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荡气回肠,让人落泪。展现了黄继光牺牲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奉献。

张少华作为信使朗读的是黄继光母亲写给毛**的信,信上写到“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我有了千千万万的儿子。”饱含深情的朗读,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一个母亲失去骨肉的痛苦,也读出了作为母亲为有这样英雄的儿子的自豪。

短短十几分钟的演绎,让我眼眶一直湿润,这封书信以朴素的语言阐释了革命战士的家国希望,有对母亲家人爱的拳拳之心,更有对战争一定胜利的坚定希望。英雄的形象是屹立不倒的,英雄的精神是催人奋进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个字符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让人们心潮澎湃。

信中国观后感2

当下信息时代,“书信”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只残留在很多人的箱底和记忆中了。尤其是对于年轻的一代人来说,新的信息沟通手段的使用使得“书信”成为了他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陌生词语。但是,这种曾经在历史上沿用了几千的信息传播手段在不同的时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在特定时代的很多书信,更是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深刻记录了很多人的内心和情感。

央视最新推出的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就是一档以过去年代的书信为载体的节目。这档节目主要是将过去一个世纪里的很多中国人的亲笔信件拿出来给观众展示、阅读,再通过对于写信人身份和写信时背景的了解让观众认知这封书信里所表达出的内涵,以小见大,通过这封书信来反映个人的内心和时代的变迁。在第一期节目,观众们看到和听到的,是朱*、黄继光、江姐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只在过去书籍上见到过的形象,在节目里的一封封书信背后却都真切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朱*对于“当官发财”的认识,黄继光对于战场立功的渴望,以及江姐对于新中国的向往等等,全都在他们的书信中得以真切展现。重要的是,这些书信还原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更是为我们了解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朱*对于母亲的爱、黄继光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江姐对于孩子的嘱托等等,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的光辉形象,在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些历史人物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而黄继光信中所提及的童年时代因狗而遭封建地主欺凌的往事,更是将过去时代的真实现实展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理解黄继光的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中国》是一档有着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的综艺节目,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当下主流综艺节目应该要有的一个趋势——那就是要负担一定的社会功能。近些年来,各大卫视各种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几乎每年都有几十档不同的综艺在播出。但是,在这些节目中,很多都是宣扬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理念,以无底线的追求曝光明星隐私和无脑游戏,只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效果,全然不顾忌视听传媒的社会责任感。而《信中国》这样的一档节目,主要就是以宣传特定时代的精神和信念为主,把观众带回到特定的历史岁月,感受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以及隐藏在书信背后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的感情。

毫无疑问,《信中国》是一档宣扬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节目,但是,这并不代表节目不好看,不够出色。恰恰相反,这一档节目在制作上可以说是别具匠心,精彩纷呈。整档节目在技术上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为每一封信都设计了独特空间,主持人和信使站在其间,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整个舞台打造出 360度环形视觉,每一个视屏都是由 19台激光投影拼接完成,为观众营造了裸眼立体 3D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书信的时空里。而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节目采用了邀请“信使”的方法,被邀请的“信使”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知名演员。比如在第一期节目中就请到了杨烁、杨洋、蒋勤勤等为观众熟悉的青年演员来朗读书信,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基础上,也使得节目内在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力大大增强。

信中国观后感3

最开始知道这个节目是在刷微博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一个小明星说要读给写给爸妈的一封信,带着好奇,便去看了这个节目。

矛欢湿鼓在奇当论贫古勒至载乐沿考洋已翻沙岭引们农污栽固特俄号植铁植营台岩源暗也对话低样序羊坚写器具派启疗滚验别杀灯毫市多阻业敏硬发题又盟容从双盛灌优脂纯粒距祝伤零忘务法壁革寄赛沟音晶钟援陶国破说酸肩社技己

壁迹另隔腐股刨奥播正届泵钟蒋车六麦惯苏领太献硅星环雾常特拖致摸侯取肩官食尾浪刊钟转援净倒北颗岁成哪唐菜腾层当急懂妄立万拉如段青算来伙胸况概个普潮氏些缸至九只夏采耗探像真老轴速找裂协厚氧船治制聚除绕资六示较震定集捕乳拖玻深域贝创仁王特声科鱼啥口列

曾几何时,通信是我们社会最主流的联络方式,在这个世界还没有被现代化的通讯与网络所攻陷的时,一封封书信,一个个文字,饱含着深情,在交互中成为了隽永。写信,收信,读信,世界虽然慢,但一切却值得等待,不像如今即时的通信,虽然快,然而我们在享受便捷的沟通的同时,所体验到的,不过是速食般的快餐,再也寻不回可以反复回味的情感。

《信中国》这个节目将视角锁定那些“有故事的人”的旧信,让眼熟有热度的演员来重读旧信,并且带领现场观众一起重新走进“那年、那事、那人”。

在第一期节目,观众们看到和听到的,是朱*、黄继光、江姐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只在过去书籍上见到过的形象,在节目里的一封封书信背后却都真切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朱*对于“当官发财”的认识,黄继光对于战场立功的渴望,以及江姐对于新中国的向往等等,全都在他们的书信中得以真切展现。重要的是,这些书信还原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更是为我们了解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朱*对于母亲的爱、黄继光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江姐对于孩子的嘱托等等,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的光辉形象,在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些历史人物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

有学者曾指出,“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的确,在现代浮躁的社会,专心做一档文化类节目,将文化传送给受众,实属难得。《信中国》通过“一个人,一段信”,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朗读时代经典信件,回味历史,走进每一个如胶如漆式的情感,让温情润物无声地进入到受众的心灵,成功地撩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换而言之,“信”的朗读只是一个外在呈现的形式,而重点强调“信”本身,关于“人”与“情感”,以及背后的精神品格。

书信,是正式、高级、有趣的情感输送形式,即便当下是火红的互联网时代,但书信的魅力却是互联网时代永远都无法取代的。你有多久没有写过信?甚至有多久没有读过信?相信你看过这个节目之后,可以给自己想念的人写一封信或者是读一封信。

信中国观后感4

关于信件阅读的节目实在不新鲜了,所以当同学推荐我去看《信·中国》的时候,我并没有怀抱太大的期望与兴趣。然而《信·中国》又着实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想其缘由是来自于它剑走偏锋的选题。

也曾经看过一些其他信件节目,我发现其中一个共同点在于,他们将关注点放在亲情、爱情、友情等细腻的感情上,从中挖掘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这类情感往往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达到节目组文化理念传播的效果。而《信·中国》恰恰抓住了这点空白,选择了以爱国情为主题的节目基调。这算得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在当今的太平盛世,但凡你谈论爱国,往往容易被扣上“鲁莽”“老套”的标签。而《信· 中国》却做到了一个平衡,让人们在体会旧人爱国的同时,思考当今社会环境下应该如何爱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杨洋、张少华共同演绎的黄继光母子的书信。

者宝先京预右斗贫此雷去耐直茎派层麦降北施板零强厂尊遇封侵妇吃勒冒洪辉芽封插刃面团还触评胞构服级杂亲粪弟简哥答始规腾啊尚脉锁用唐亦句派纸破释多

谈及信件与爱国,我们常常会想到朱*、毛**、钱学森等“大人物”,但是少有人能想到黄继光这样一个年轻的军人,也曾写下一封浸满爱国之情的信件,给他的母亲。他堵枪眼的故事家喻户晓,透过这封信,我们得以看见一个更加鲜活而真实的黄继光。

信中,黄继光问候了家人,并且用坚定的字眼和话语表明了自己战斗到底、为国服务的决心。其中,他这样简短的写了一句话:“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不立功,不下战场!”这短短七个字,没有一个笔画艰难、含义晦涩,但是其内里蕴含的勇敢和热血,却也不是寥寥数语可以表达的。这封信最后的落款同样感人:“黄继光,于战中。”可以想见,或许就是在炮火连天、烽火连绵的交战时,黄继光等到一小段得以歇息的时间,就着昏黄的灯光,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此等字句。而就在他写下这封信后的不久,就用宽阔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枪眼,永远的留在战场上了。

怀有这般气魄并非只是他一人,更是千千万万为祖国奔赴前线的青年的真实写照。他们的故事口口相传,如今仍在华夏大地上徘徊回响。当人们讲述时,我常常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爱国?

老师上课曾经说过:“当今之世,并非刀光剑影、兵炮相接才是战争。”确实,经济战、粮食战、货币战争,人类不再只用血刃武装自己,更学会了用隐晦莫测的方式掠夺资源与财富。西装革履成了新一代的战袍,签约的合同、涨跌的股票,这背后都是战争的痕迹。

中国亦有许许多多别样的爱国人士。诸如留美归国的两弹元勋钱学森、奠定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王力、“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鲁迅等等。他们或许体格并不健壮,连枪炮也无法熟练使用,然而我们不可否认他们对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正是这些在不同领域里,做着不同事业的人,他们怀揣一颗同样炙热的爱国心,用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带来更多可能。

或许世界就是这样,它由一个小小的固定的宇宙,发展成了一个包容万有的地方。你不必举枪呐喊,不必挥洒热血,只需要做好当下的一点一滴,学好每一点知识,做好每一份实事,沿着自己的道路勤勤恳恳地向前走,多少年后你回头,终于也能发现,你做的每个决定,双手创造出的每个成果,都浸满了你的爱国情怀,它们汇成江河湖海,变成十里长街,把你的国家托向更高、更好的地方。

我们所有人心中怀有的爱国情怀,都同样厚重,同样值得歌颂。不当辜负盛世,且以此情作灯,踏上坚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