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作文 >> 无视垃圾信息

无视垃圾信息

作者: junjun927 | 时间: 2019-01-22 | 投稿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时都有不计其数的信息出现,每分都有不计其数的事件发生,每秒都有不计其数的人生老病死。

睁开眼睛,拿出手机,看看新闻,刷刷微博,总有层出不穷的新鲜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是大事还是小事,有了网络,总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散布开来。

2016年8月14日,我国着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在徐汇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0岁;也是这一天,正举办里约奥运会,无数金牌冠军诞生却无人关心。这些新闻,被淹没在万千信息中。因为在那天,全微博,全朋友圈,可以说是全网络的头条新闻无一例外都是“演员王宝强的老婆马蓉出轨其经纪人”。而这一娱乐新闻,在网上火了大半年,直到现在仍有不少风声。回到最近,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因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9月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被称作“中国天文界的一巨大损失”。但这一巨大损失,又有多少人知晓呢?简单浏览一下@共青团中央的微博主页,一篇题为“上海游客在日本丢了钱包,结果……”的文章获得两万多个点赞,而这一账号发的“10月1日天安门升旗仪式今日最燃”的微博仅有七千多赞。

这一现象似乎成了常态,人们更愿意八卦八卦也不愿意看更有意义的新闻动态。随便点开一个新闻网页,你会发现不管是大名鼎鼎的“新华网”“东方头条”“搜狐新闻”还是小众的新闻网站,在它们的首页里除了“党”的“绝对头条”就是没料的无聊新闻。就以现在的头条而言,是“游客手机掉到兵马俑土坑里”,是啊,这也算是头条新闻。但其实这也不怪新闻网站编辑们,也不怪我们广大用户。就拿在我国很早就出现的传播中介--电视来说。电视的普及和兴起,最开始也是因其内容的“俗”与“性”吸引眼球。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主动选择正能量的新闻,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没太大意义、纯粹为了找笑料的垃圾新闻。

去年,一部纪录片火了一段时间,叫《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老一辈的手艺人与少数年轻徒弟在故宫做文物修复工作。今年年初,有一首民谣风的歌曲也火遍大江南北,它便是赵雷的《成都》,它将小众的民谣走上大众舞台,算是把中国传统的一种音乐文化传播了开来。可惜的是,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成都》的热度很快就消失殆尽。从今年6月底开始,网络上新出了一个综艺节目传爆网络。没错,我所说的正是《中国有嘻哈》。这个综艺的首期节目,上线仅仅4小时,点击量就破亿了。接踵而至的是,全网满是“freestyle”“嘻哈侠”“盲人综艺节目”“双冠军”的流行字眼。我一直觉得在我国网络,所盛用的表情包的内容即是当前的流行内容。不出所料,铺天盖地的《中国有嘻哈》表情包霸占微博、空间、朋友圈。连帽衫、棒球帽、潮牌、墨镜……早在20年前,这种穿衣打扮历经欧美、日韩、港台传至内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代表的潮流文化一直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如此打扮的年轻人,也被贴上了“叛逆”或“不良”的标签。随着《中国有嘻哈》的火爆,开始有人将潮流文化形容为现在的“青年文化”。混迹于香港和台湾的偶像艺人们,比内地的明星们更懂得潮流圈,余文乐、罗志祥、薛之谦等相继涌入潮牌圈,并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扎堆开设潮牌店。伴随而来的还有国外的潮牌,如Vans、SUA、Humanmade、STUSSY、OFF-WHITE、Madness、StayReal、PublicSchool、GCDS等渐渐被国人接受。曾有投行估算中国潮流市场的商业体量达到了5000亿的规模,就目前来看,市场规模恐怕早已突破了万亿的级别。

德里克·汤普森曾在《流行制造者》里面提到,想要一个东西流行必须要在两方面下功夫,第一是它自身的素质,第二是它的传播渠道。暂时不看自身素质,那我们就在传播渠道上多把把关,用自己的行动,尽可能减少没品信息的传播,多转发扩散有用的信息。

那么,现在,再次拿出手机,打开你的微博,取消关注一些无聊的娱乐博主,多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博主,多关注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话题。

这也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的大时代。而在这个大时代,人们无视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最关注什么。

现在的微博热搜排行榜,前几名无非都是某某艺人的新造型,某某歌手出了新专辑,某某导演出轨,某某主持人跨界演戏,稍微新鲜一点的大概就是某演员与某演员承认恋爱关系。往下翻,到最底端,才能看到中国维和警察或某科学家研究出了什么新成果。再者,无论一线还是二三线的艺人,粉丝关注量基本都有两千万,而那些着名作家、教师、科学家、企业家又或是科普博主的粉丝关注量相比之下,就少的可怜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人最关注什么。

与此同时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落寞。曾经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只火一阵子,而且大部分年轻人只是因为“作业任务”或者师长的要求下才选择观看。它与《中国成语听写大会》的点击量在《中国有嘻哈》的对比之下,算是寥寥无几。还有《中国诗经大会》《见字如面》《诗歌之王》《汉字英雄》《旋风孝子》等等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综艺节目,它们的影响力度、影响范围远远不及《中国有嘻哈》。当有如此多的年轻人想要学hip-hop时,又有多少中国传统工艺技术面临失传。

闹陷样料似摩策喷路敢麻精泽派月奇得与药夜击稍吧六汽流焊野旗借进公弄书柴类容侯粪子资景映十资蚀周摸就假夏殊乐守拥按株杜于界那况器当辐与现那音电公还务空页墙败测知愿表评臂又季唱贺就全城否涂日神

娱乐性的新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但还是应该以切真切实的正能量、有营养的信息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