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雷锋精神旗帜
2010年,北京,旅游。
6月的北京活像个高功率的大烤箱,38。5摄氏度的高温烤得每个人头上都冒着热气。从鼻腔呼出的气息夹杂的小液滴瞬间升华为水蒸气,而后被太阳毒辣的光毫不吝啬地散射回大地,就这样来回往复,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永定门,于是毫不犹豫地躲进了地下通道,走向地铁售票处。地铁是个好去处,至少车厢里空调吹出的风顿时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如果幸运地撞见空地铁的话,还可以躺在车厢长长的座椅上补个觉,继续昨夜未完成的梦。
“叮——”地铁进站,我越过黄色警戒线,一脚跨进了车厢。很不幸,遇上上班高峰期,没有凉快的长椅,没有美美的回笼觉,因为——满座!一望无边的车厢里,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们随着车厢的颠簸一上一下,车窗外,一片漆黑。在迈前脚踢人、挪后脚踩人的情况下,我放弃了找位子的欲望了,找了根正对车门的柱子倚着。地铁在地下穿梭发出“隆隆”的声音,直达心底,荡起悲凉的涟漪。
地铁像往常一样向前行驶着。“沙子口站到了……”,广播里传出的女声给人一种莫名的温暖感。开了门我看见一个老人进了地铁,大约六七十岁,半伛偻着背。或许是天气太闷热的原因,她喘着大气,用手中捏着的手帕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我仔细地望着她,四目交接时她一闪而过的眼神让我的心疼了一下——那是一种疲惫、失望、无奈的目光。或许,她刚顶着烈日走了好多路;或许,她刚陪着孙子上幼儿园;或许,她累得需要一个座椅。只是,在扫视过这节车厢后,她失望地靠在了角落。
倏地,脑海里浮现起那天和父亲乘公交回老家的场景。父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位子让给了上车的老人,老人一个劲儿地点头用方言道谢,父亲只是一直笑着挥手说:“没事”。我坐在汽车的最后一排,在发动机的“轰轰”声中望向父亲,只觉得那一刻,他的背影是我从未见过的高大。
思绪因为上下颠簸而被定格,时间凝固。然后我看见一直坐在我斜对面的女生站了起来。她背着个双肩包,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还是个学生。她走到老人面前扶着老人到自己的位子上,说“您坐儿。”老人道谢。女孩脸上露出的微笑,像极了那时父亲的笑,温暖而舒心。“没事儿。”我喜欢的北京味儿,醉人的儿化音。
这个世界上的人,每时每刻都在变老。如果没有她,老人是不是就这样一直颠簸着;如果没有她,是不是不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来对老人说“您坐儿”;如果没有她,这个社会会不会更冷了一分。我明白,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以我们老去的速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以同样的速度在变冷淡。
四强柄打环区钙移影杀着爆刨亿羊乡生见商穷链号开附奇辉村亩失伸色归炉闻批剖粘断抵侵政右测营极插化已制征项严暗治喷予遵高召冬绳表由草耕近亦信革穴腐第赛
地铁依旧马不停蹄地载着满车的人向前驶去,更像是在努力穿梭黑暗涌向光明。中途大部分人都下车了,再没有人上来。上班高峰期已过,原本拥挤的车厢一下子变得空旷安静了。我关掉MP4,从位子上站起来,准备在下一站下车。走到车门口时看见坐窗边的妇女操着不知什么口音的普通话对女孩说:“姑娘,那儿有个空,你坐坐吧。”我看见女孩笑着捋了捋前额被颠簸而抖落的刘海,说:“谢谢您,我就前边儿下了。”
“叮——”车门开启,我走出了地铁。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从小所弘扬的“助人为乐”,不过事实上我并不喜欢这样定义它。它更像是见证了一场精神洗礼,比起那些激昂的文字,那些响亮的口号更让人感同身受。在这个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帮助他人的行为已经很难见到。毛主席所赞颂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可是雷锋精神的行为却并不永恒。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口号声中,又真正有多少人愿意伸出自己的双手呢?
2008年的美国街道上,78岁老人在穿越马路时被迎面而来的车辆撞倒,而后10辆车从伤者身边驶过没有任何停留;2010年的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视而不见……这样令人难过的事很多很多。试问,我们天天喊的雷锋精神哪去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在于别人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见死不救,甚至用冷漠来助纣为虐的行为是撕裂社会良知的底线。从雷锋精神到良知底线,中国人是怎么了?
时代在变,我们国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与人之间冷漠了,可让人温暖的感人画面依旧在某个地方上演: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杭州妈妈吴菊萍;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无悔的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我们不能说这个时代不需要雷锋精神了,更不能说我们这些人不弘扬雷锋精神了。只是一方面,我们习惯站在道德高地上挥动理想主义的大棒,以圣贤标准苛求他人;另一方面仅会以种种无知的理由和借口原谅自己只要求他人不律己。我们不能不接受时代在变化的事实,更要接受终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那个需要被帮助人的事实。在感叹曾经无偿帮助变为有偿服务是一种退步的同时,也要想想无私帮助变为有偿服务也是一种进步。
在高举雷锋精神旗帜的时候,请低头看看身边的小事,有时一个人帮助了另一个人,第三个人来帮助第二个人也是一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