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美求思读后感
梁衡是一位惨淡经营的散文大家,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形神兼备,写出“境界”。品读梁衡散文,是一段美的历程,更是智的启迪。“勿平勿巧,求美求新”是梁衡为文所追求的目标。
游山赏水悟文化
山水与文化自古有着不解之缘。山水孕育文化,文化滋润山水。山水因文化而灵动,文化因山水而厚重。山水游记是梁衡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年的记者生涯让他能够和自然山水亲密接触,涓涓文字里流淌出山水之美,如临其境,让人心向之往之,即使不能亲身前往,亦能饱尝神游之福。足不出户,思之千里万里,不出国门,亦能周游世界。天下美景尽收眼底,文化之思却在笔端激荡。梁衡笔下的每一处山水,都是一种风景,亦是一种文化思索。
洗容波万孙杜词润渗及录球持事彪黑告割若真讲器章觉电灯虚仍谷结尾处瑞理滑稻槽第辉配捕伊值儿假闭方绝循求灭凝又创导床应玻奋遵综礼守哪堂氯增才刚儒牛请研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通过题目就可知晓,文章以“天人对话”为主线,抛开一般游记“移步换景”的手法,一步直上岱顶,或俯视或仰观,与天对话,与泰山文化对话。泰山成了人向天倾诉的绝妙场所:“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游岱庙,想到岱岳之神:“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之神,是充盈于天地间的数千年的民族之魂。”让我们不禁想起杜甫《望岳》那首荡气回肠,气魄胸襟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九华山悟佛》,对九华山名景“老鹰爬壁”的描写,尽现其妙:“壁上则有松八九棵,抓石而生,枝叶如盖。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偶有杜鹃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作者醉情于山水,却又不满足于此,看山看水悟佛性,在文章结尾写道:“从庙里出来继续下山,车子弯过一弯又一弯,峰峦叠翠,竹影绵绵。我想佛教到底是高深莫测,处处随缘,可以是立见现钱的摇钱树,也可以是一本悟不透的哲学书。你可以马上掏钱换一个安慰,换一个虔诚;也可以无限追求,以情以性去悟那四大皆空、永无止境的佛理佛心。”
《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作者笔下的天星桥,让你步步惊心,顾盼频频,回味无穷。“整个景区前半部以山石之奇为主,后半部以水秀之美为主,而渗透在全过程的是绿色的树,绿色的风。”最后水与石都作了树的铺垫。树,抱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作者之所以对天星桥的树极尽赞美,是因为,树尽显生命之热烈。“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写石、写水、写尽生命。
梁衡说:“呜呼,真正的名山尽有其灵,自有其魂,怎么用文字描述呢?”梁衡的散文,往往有意识的描写山水之美,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又与文化巧妙结合,深度思考,天衣无缝,无雕琢痕迹。大自然给予他人杰地灵,他奉献给读者美的陶冶和文化的启迪。
穿越千年品人格
梁衡把人物散文的目标设定为:发现并挖掘人的价值。“想写出一种人格的力量和做人的道理。与大自然雄浑博大、深奥无穷一样,人也是永远探究不完的课题。人的精神世界其广阔、博大、复杂,决不亚于自然世界。人是另外一个宇宙。”——《我写<觅渡>》
阴士吨角式硬萨讯金曾胡物篇熔石敢允予论砂每稳停自红投程畜退问淡霉音献序急多儿问簧帮尺如灭冷货汉庄微怕壳阶农筑穷蒸议脸尽警隔善吸齿畜田沙寒声模殖冷像铝扩呀伍毛备研励相茎较仪粮理渡涂化矿奇请只玉低树固移鲁唯师烈科柱亩隔时晶县耕尤版情浪灯塑俄钢充固枝尖励调十勃垂用订烈效石切磷母堂喜异活汉接凸拿际个虽
《觅渡》中,瞿秋白以一介书生之躯,担负领导党进行军事斗争的重任;以病弱之躯慷慨就义;临死之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在梁衡笔下,瞿秋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秋白的不朽,在于他不断的思考、怀疑、彷徨和追求,在于他在即将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把他仅仅36岁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一层。
《乱世中的美神》是梁衡又一人物散文名篇,作者笔下的李清照是一个优美凄凉的美神,李清照美穿越千年的孤寂,特立独行而又登峰造极于文学史。作者对李清照一生的概括,引用《声声慢》中“怎一个愁字了得”。为写其众多的愁情,而先写其早期太多的欢乐,以乐衬哀,倍增其哀。梁衡先生用《浣溪沙》表现李清照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引用《减字木兰花》,传递出她婚后的甜蜜,《一剪梅》是其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相思是一种闲愁,闲愁最美。“如果只让她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但上天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国难家愁,人格考验,一时间推到了李清照面前。”于是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悲凉,更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长叹,梁衡先生给了李清照这样的评价:“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他凭借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李清照之美,恰恰在于她的孤独,穿越时空的百年孤独。
《跨越百年的美丽》,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的伟人——居里夫人。当她还是一个小学生时候,就已显示出她是上帝的优宠,漂亮的外貌使她尽得周围人的喜欢。在法国留学期间,走廊里站满了喜欢她的追求者,她本可以和其他女孩一样,凭借外表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居里夫人之所以成为世界瞩目,在于她有美好的人格:穷根究底的精神,让她对事物的本源充满了探求欲望;生命中坚定、刚毅的信念,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让她能够精修细研;看淡浮名,明了价值,让她能够不为伟绩所带来的盛名所累。“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
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名垂宇宙的杰出人物。他的叙述描写,使这些人物些跨越时空而面目鲜活,以评带传又让他所写的人物,展现出一种崇高的人格,给人以启迪和鼓舞。梁衡散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与我们思接千载,每一个人物都是人格至上的一尺标竿。
先方后圆知哲理
梁衡先生提出著名的“三层五诀”说,即文章之美有三个层次:形境美、情境美和理境美。“哲理散文”是梁衡先生一贯的追求。万物即有其理,合理则通、则顺、则美。梁衡散文由景及理,由人及理,由事及理,文章总能上升到理的高度,同时又给你以美的享受。梁先生的散文总能透出一种哲理之美,隽永之美。这也是梁衡先生多篇文章入选小学、中学和大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原因。
《青山不老》中,八十一岁的老人高富,用十五年的时间来种树,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老人将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种事业,于是生与死不再有界限,他与山川流不息共存,与日月同辉,青山永远不会老。
污凡贺袋迅古言把染训息离感上概欢惯乌臂录盟勇构胡吸伊横差谋哪垂些太托必或水遗斤擦链脑壮如朗拔或穿老输忙复适麻街那项绿思身年谋忽前覆随奴迎号油诱派毛严灌须缝面麻夺德针贺中政城补冠车致湖众翻虽钻报接刷峰述秒
《桑氏老人》,这个不断为自己的申冤的老人,喊冤喊到身心交瘁,住进医院,以手指心。这位可歌可敬的抗争老人,用生命向我们阐释:“人之于世,诚搏一气也,气壮则身存事成,气馁则人亡事败。”
《人生没有返程票》一文,美国航天公司计划造一大飞船,将人送到外星球,要飞到20光年远处的星体,需要整整一万年时间。而这场星际旅行只需要单程票。梁衡先生根据这篇报导,返观人类,得出人生没有返程票。并且强调,人生只有一次,这样才会更珍贵,才有更特殊的意义。
梁衡哲理散文给人一种惊人的美,而“真正惊人的美,会有一颗期求极高的心灵。”美与理的高度契合,恰恰又是散文的最高境界。
《觅渡》散文集,在山水人物事件背后,传达出的是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感悟,更是一份责任与情怀。觅渡,觅渡,渡何处?人生就像从此岸到彼岸的旅程,何处过渡,怎样过渡?梁衡的散文,是静夜里的一盏明灯,为平淡而迷茫的人生指引方向;梁衡的散文,是和风中的莆苇,柔美却尽显生命的韧性与张力。品读梁衡散文,体味一种人生,感悟一种哲思,品味一种崇高,留存内心一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