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1927观后感
观看影片《风云1927》有感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风云1927》,根据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7日在武汉召开中央紧急会议的真实史料改编。影片讲述了1927年5月21日至9月9日这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影片不仅在题材选择上富有新意,且更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以对历史的认知和充沛的信息量及其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以纪实性、揭秘性和宏大叙事相结合的观赏面貌,给现实以激励、感悟和厚重的启示。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风云1927》的核心事件是“八七会议”,一次会议又怎么来拍?这里,编导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让今天的观众从影片中看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历经艰难坎坷,有过许多次关键时刻举行的重要会议,作出重要决定,推进了革命进程,或挽狂澜于既倒。如果说,革命事业好比一个又一个关键环节组成的链条,每个这样的会议就是革命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段历史聚焦、一次重大抉择。“八七会议”正是如此。《风云1927》表现“八七会议”前后的重要历史事实,其重大并不仅仅在事件重大上,更在于它所揭示的意义的重大,在这个关键环节上所传递的历史精神的重大。继蒋介石在上海策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工人举起了屠刀,5月21日,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大批共产党人被害,国共合作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作何抉择,走什么道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7月15日,武汉的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使革命者彻底丢掉幻想。8月1日,南昌起义。接着,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帮助下,8月7日在武汉召开了紧急会议,毛泽东主张的“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成为共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完成了一次重大抉择。中国共产党以历史的主动精神站在了历史潮头。湘鄂粤赣举行了秋收起义,武装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革命出现了新局面。观看这部影片,我们不难想到,抉择,是历史的命题,影片主旨鲜明。坚持革命信仰是抉择的方向,审时度势的思考是抉择行动的必须前提。抉择与思考,也是现实的命题。今天,我们的改革已走向深水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更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抉择与思考,还是未来的命题。每一代人都站在历史的连接点上,如果说,当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那些血气方刚的共产党员是以坚定的信仰、责任感和在复杂环境中的不断思考坚定了抉择的方向,那么,革命事业的后来人就必须永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这个最高境界,实事求是地思考和处理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难题。影片以很强的精神穿透力跨越80多年,将前辈对前进道路的抉择、饱满的年代激情和信仰的力量转化为鲜明的传承意识,做到了让历史告诉今天。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不是直白的历史教科书,作为艺术创作,又负有艺术化地探究历史真谛的使命。中国革命道路上有许多“八七会议”这样承前接后的历史进程聚焦点,展现着前赴后继的寻路人各种观念的迸发和撞击、情感奔涌和交汇的天地。他们有前进、有滞后、有觉悟、有迷惘、有固执、有躁动、有沉稳、有激情、有蜕变,历史洪流,大浪淘沙,滚滚向前。影片编导紧扣严酷的斗争环境和复杂曲折的国内外形势,在宏大历史叙事和类型风格的结合中,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高层人物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等群体形象,陈独秀等人物有了更丰富的性格层面,让我们看到党怎样在危境中搏击前行;简笔共产国际的重大决策人斯大林、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代表鲍罗廷、罗明纳兹等人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和态度,增加历史的层次感;出现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高层人物活动,暴露那些逆历史潮流而行的人物的险恶嘴脸;勾勒了共产党的叛徒鲁达清、国民党35军稽查处处长李家彪等人的丑行;着重刻画了基层共产党员方静与世明、洪亮等人的爱情理想、奋斗牺牲。大真实融合小虚构,形成立体化的历史图景,完成着抉择的艰难与信仰和思考的力量的艺术命题,给观众许多想象空间、认知空间,使观众能够从交织着不同层次的动态氛围中逼视历史环境,品味历史,感受年代风云,辨识各种观念交锋,从中国革命走过的艰难岁月中,领悟抉择的重要。影片的主旨融入于别具一格的叙事策略,编导恰当地将各种类型元素与传统蒙太奇手法相结合。例如,一面是汪精卫信誓旦旦地向采访者说,“我们限制共产分子的提案,是为了执行党的纪律,并非妨害共产党员个人身体自由”,一面是军队疯狂开枪射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的场面。又如“八七会议”紧张进行中,方静和洪亮主动应战李家彪追查会场的便衣队、方静击毙叛徒鲁达清后英勇自尽的情景,与会议进程交替表现,将革命的最高决策层与忠诚的基层党员的心心相连表现得扣人心弦。影片类型元素充盈,如激烈的枪战场面、冷色基调的渲染等,以“整体意象上的迷离、躁动”,有效烘托着共产党人的坚韧、探索中的焦虑和大无畏的献身气概。影片细节运用也有多处妙笔,如会议结束了,迟到的江西代表赶来却被告知“生意昨天就谈完了”,这个细节耐人寻味,革命的步履从来时不我待。看完影片,耳边再次出现影片《忠诚与背叛》中多次出现的马克思的名言“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听来格外发人深省。
电影《风云1927》观后感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新片《风云1927》艺术地再现了1927年党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这一段重要史实,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一个空白,是一部题材上有开掘、艺术上有创新的影片。
象逆乐误短较额予才出策伏播清犯龙响做网调应士向六勃怕轮文姆底聚剥持都渐尔立去乳绍释老鼓东提谢洁折美很往选王刻必几多替刊病允袭农药唱克篇柳流军体失隔透许值呈转呢级每脱散潮慢战愈败举求柬械准王声垂展杀括心造距策恩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陷入低潮,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枪声大作、一个革命志士被屠杀、滚滚长江被烈士鲜血染红的惨烈场面。这一切离不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如何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继续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八七会议”正是在中国革命处在严重危机情况下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对党在大革命后期严重错误的审查和纠正,对新的革命斗争路线与政策的确立,尤其是在处理同国民党关系上和进行革命武装斗争问题上,在开展领导农民革命运动上,都使党回到了正确轨道。以此次会议为转折点,中国革命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这段重要史实尽管不少作品均有所涉及,但是把它作为独立的题材正面表现,《风云1927》是第一次,所以它具有在影像上填补党史空白的意义。
将一次会议拍成一部影片,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风云1927》能够做到既真实反映历史,凸显会议视点,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首先在于创作者对历史抱有敬畏的态度,在今天商业化的电影氛围中,主创们不为了追求票房让历史走样,更不去消费红色文化。历史上“八七会议”只开了一天,但是影片力求突破叙事时空的局限,构建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通过会议前后时代背景的展开,给“八七会议”一个大历史的解读。由于采取了“避单”和“避枯”的创作策略,“八七会议”被表现为大革命年代的一个“断面”。这样,就能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给观众提供正确理解这次重要会议的视野。
对于电影创作来说,艺术假定性的最高形式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避单”和“避枯”就要在影片当中写好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正是《风云1927》的看点。影片生动地展现出我党早期领导人的风貌,尤为成功的是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这三个主要人物。陈独秀独断专行、对国民党右派势力一让再让,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但他却主张中国革命的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思考,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代表之命来请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去,不情愿受共产国际的指令,他有他坦荡的一面。瞿秋白作为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影片表现了其革命的坚定性和善于反省工作中失误的品质,尤其在当时条件下他对毛泽东的支持。而毛泽东形象的光彩之处是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要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以及要重视农民问题。这是在党处于幼年时期超出一般人的高瞻远瞩的认识。他不仅是个理论家,更是个实践家。“八七会议”后,他谢绝了党中央要他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安排,主动要求回湖南发动秋收起义。除革命领导人外,影片还成功地刻画了革命者方静夫妇的形象。为了掩护“八七会议”,方静最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个人物形象尽管是虚构的,但实际上是大革命期间千千万万个烈士的化身。他们的造型很容易让观众想到《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周文雍和陈铁军,这些创新的革命历史想象增强了这部影片的观赏性。
红色革命资源是国产影片一笔宝贵财富,八一厂曾以“三大”(三大战役)、“三惊”等主旋律影片闻名于业界。“八七会议”又一次显示了其作为电影的“国家队”在完成红色历史资源的当代转换上的实力。《风云1927》不仅仅重温了历史,它也充分关照当下。在今天“中国故事”“中国梦”中,中国革命的艰苦卓绝、信仰力量等依然值得我们传承。所以,《风云1927》既是属于历史的,更是属于今天的。
红色电影《风云1927》观后感
为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下午公司党委组织我们公司全体党员同志观看了红色电影《风云1927》。
这部影片为我们讲述的是“八七会议”的来龙去脉。与以往观看的红色电影不同的地方在于:影片在为我们展现风起云涌的历史的同时,还为我们描述了一段革命战争年代时期刻骨铭心的爱情。片中首次深刻刻画了一位妻子、恋人的形象,而不仅仅是革命儿女,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看过以后让我们大呼咱们的红色电影也越来越“时尚化”。
影片中,有人面对威胁,会选择卑躬屈膝、保全自己;有人会选择忍辱负重、舍生取义;在取与舍的之间,有人会犹豫彷徨;有人会视死如归;在情与国之间,有人会得过且过,有人会舍小家顾大家;面对数次生命的考验,有人会坚持到底;有人会中途放弃。影片在为我们还原事件原貌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探讨了这样一个主题--信仰。每个人都有信仰,共产主义是信仰,三民主义也是信仰,军阀派系一样有信仰。只是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革命遭遇严重挫折后,是什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出路?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正是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信仰,让所有革命前辈都具有一种宁折不弯的顽强毅力、宁死不屈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让人民大众产生信任和信心,让追随它的人们坚信不疑、至死不变,使饱受战乱和侵略的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的状态转入斗志昂扬的岁月。当所有的人们秉持一种信仰,朝着一个方向,就会最大限度的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精魂所在!
我们海创之所以能够在风起云涌的市场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是因为我们有我们海创的信仰—冯氏理论,冯氏理论的是我们企业的灵魂,我们紧紧团结在以冯董为首的总经理班子周围,我们坚信我们的信仰,听从党的号召,紧跟冯董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一条康庄大道、幸福大道!
党员观看《风云1927》有感
在这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时候,我们有幸迎来了这样一场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电影——《风云1927》。机关服务中心党委组织观看这场电影,使我们年轻人深受教育和启发。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1927年,在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镇压革命力量,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坚持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过去的错误,统一思想,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在大革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日子,随着蒋介石在南京和上海突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工人基础良好的上海共产党组织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残酷的形势面前,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退党,有的人提出要拉拢当时仍处于中立态度的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当时还很年轻的毛主席提出要把武装力量集中起来,不能把工人纠察队解散。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观点是正确的。对此我深受启发,做事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未雨绸缪,遇到事情才不会慌乱。要独立自主的走自己的道路,一味的依附别人是行不通的。只有自己强大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自“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始终处于思想上的混乱状态。中央政治局对于中国革命往何处去的问题没有能够形成统一意见,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共产国际对于中国的形势并不太了解,相当多的提出了批评意见,而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混乱情况一直延续。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领导已经初步形成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在南昌附近组织暴动的意见。对这个至关重要的意见,党内不少同志持有谨慎意见,而共产国际代表也是反对的。在对待不同声音的态度上,当时的共产党人坚持程序和原则,集体开会讨论后通过决议,这样民主集中制的精神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每一步革命工作都伴随着牺牲。影片中不仅仅有特型演员扮演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还有方静、洪亮、鲁达清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不仅仅有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给我们指明道路,也有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党能够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和紧密联系群众是分不开的。直到今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脱离了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就不能够成功。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声音,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的。
“八七会议”在烈士方静的掩护下成功召开了,这位曾饰演过江姐的演员生动刻画了那个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不再是过去电影中高大全的形象,她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爱人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更多的则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时代在发展进步,虽然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意识形态渐渐淡化,但是年轻的我们在任何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如同八十多年前,共产国际的老大哥们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今天的我们也不能盲目崇拜眩人耳目的西方世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是八十多年前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影片的最后,是一点星星之火,燎原了半个中国的绚丽场景。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老总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多年过去,关于毛主席的是非功过不断有人提起,有人争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毛主席用他的高瞻远瞩,一次又一次的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在今天,我再次深深感到毛主席的伟大,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弃。
电影结束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场主旋律电影,电影院里依旧是座无虚席。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仍然吸引着许多观众走入电影院接受教育。想到自己还不是共产党员,觉得很惭愧,现在就要加强学习,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请党考验我。
上一篇: 初二优秀作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下一篇: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