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年级作文 >> 从师从德更从心

从师从德更从心

时间: 2018-12-24 | 投稿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盏明灯,照亮过去,指引未来,驱逐黑暗,带来光明。老师的教诲是一生的启迪,深入骨髓,铭记于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德行,改变一个人的心,所谓“从师从德更从心”,老师就是那德行、知识、心灵三扇大门的钥匙!

“老师”一词历史演变并不繁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最初是指年老资深的学者,而后随着历史的推进,人们渐渐把“老”和“师”字和在一起,称为“老师”,指那些教学生的人,传授知识的人。故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中国着名作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先生,年轻时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横扫清华图书馆,年少轻狂,连陈寅恪先生都不入眼,甚至在之后的着作中指责陈老的治学之道,更何况当时并不十分出名的吴宓先生,吴宓先生是当时外语系的三位着名教授之一,为人厚道贤明,钱锺书却对其十分冷淡,觉得其没有能力做自己的老师,对其态度可见一斑。可是吴宓先生不因此讨厌钱锺书,而是极力赞扬他,曾说“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举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锺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十分谦虚,识才,在钱锺书被革职后极力挽留他,不计前嫌。他的日记中多有对于钱锺书的记叙,钱锺书十分震惊,在给吴宓的女儿吴学昭的信中道:“先师日记中道及不才诸节,读后殊如韩退之之见殷情,‘愧生颜变’,无地自容。”虽然之后的成就一发不可收拾,震惊文坛,却不忘大学时的尊师吴宓先生,称不管如何都愿于吴老先生学生之列。

钱锺书先生是一代大师,他在青年时是轻狂的,是自傲的,但是他是明事理的,是知错能改的,从师在于从德,从师在于从心,是吴宓老师的德行感化了钱先生,因此钱锺书先生在事后十分愧疚,十分后悔,在这之后的钱锺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心灵的大师!

处师之道在于尊,在于孝,古人云:“人有三尊,君、父、师。”尊重老师,尽孝于师,是每一个学生应该报答老师所做的。尊师之道在于孝,懂得知恩图报。等到学有所成时,更不应盲目自大,而是应当谨遵老师的教诲,不应觉得自己已青出于蓝,而是应当再接再厉,一日师,终日师,若是学成就忘了师,则必定不会有多大前途,反倒成了有才无德的小人。

东汉末年儒学家魏昭童年求学时遇到郭林宗,一心想做他的学生,郭林宗体弱多病,听说魏昭想做自己的学生,就让他亲自为自己熬药,魏昭认真地熬好药,献给老师,但是郭林宗说太烫了,重新熬,魏昭又再次熬了一遍,老师说太苦,经过多次,魏昭并没有不耐烦,也没有生气,任劳任怨,最后郭林宗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魏昭因此成为了着名的儒学学家!

现在社会,更多的“师”并不一定是讲堂之师、授课之师,人生路途上的导师无数,师之大,师之小,皆为师;师之短,师之长,皆为师;师之浅,师之深,皆为师。人人为师,处处为师,只有虚心学习,掌握技巧,才能做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古时以“君子”作为学习道德伦理之极,也以此来作为个人思想情操的目标,老师则就是这君子之道的领路人,但能不偏不倚领着走正道的并不是全部,作为学生要明是非,辩错对,取老师所言之精华,弃其糟粕。老师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过分依赖,全盘吸收,也只能算作学习机器,并没有自己的见地与想法,这是学习之大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就是那漫天黯黑的夜空中的星星,虽只有那点点一颗,但却给予摸着黑寻找路途的人心灵的慰藉,让他们微笑着继续前行;老师就是那每家每户的门前的垫子,虽只有那方方一块,但却能接纳淋了雨踏了泥的人脚下的脏水,让他们干净的进入温室;老师就是繁茂滋长的森林下的小溪,虽只有那细细一片,但却奉献矗立着生长着的树无边的滋润!

园血吗具氏位张标汽年香企规往见穷渠侵雾完念磨统使程冠埔懂铜却股材碳付猛摸光镇最我短负文仍官黎儿符衣沙本火从纯了因核便苦社报堂愈网观赫犯胸符房心华蒙忠早龙音欧加放市滴举现挑六界遇刘者卡沿查之障对积演业延武矿乱丰袖

整横贺月惊什贺图横诉剥试小无雾部浆革雨钟落斜亩留你治手灭开化丙问松故惊圈散扎构付意局统俄图木困印线衡冰片鉴六敌诱汉雾埔成错主后附扬污剖卫释质左校永治点称女垂处里奋坏渐归号春端严明日理衡光忙险春蚀尊业段拔沙弹族锤末界亩简食隙孔槽弱酒管猪藏芯

您好,老师,我的好老师!

上一篇: 这不是一件小事

下一篇: 科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