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誓言
文字的颓废与无力,让我很难准确地复原和记录那段如火如荼的青春,还有那些熟悉而伤感的旋律。——题记
倘若我离去
倘若我留下,去就在我的留中;倘若我离去,留就在我的去中。
毕业后将何去何从,我们彼此都心照不宣。对未来多多少少怀着几分恐惧与不安,再狂妄的话也抵挡不住内心的慌乱。唯一能够摆脱慌乱的方式就是写作,我始终相信温暖的文字能够带给我快乐。
流浪永远是和亚罗米尔一样处于“抒情时代”的年轻人的行为。每一次离开,我都会挎上一个洗得发白的背包,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也许只有越白,岁月的痕迹才显得越清晰,立体的形象才会越硬朗。
年轻时因无知闯下的祸,等到长大以后就成了怀念的对象。那时候听的许多好听的歌都已经记不起,偶尔哼出的片断居然还那么熟悉,那么温暖。年轻时的每一次颤抖,每一次心跳,回忆起来竟是那么的深刻。
初中三年的时光被剪辑成了一张张几厘米宽的胶片,像拼图一样在记忆里重新寻找坐标,寻找背景。在人生的底片上,常常也会留下划痕和指纹,覆盖住的也许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那些螺旋状的纹路,常常把我引入记忆的误区。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心如止水,坐看云起。潇洒的离开,潇洒的遗忘,哪怕装出来的从容看起来有些过于做作。
我比较喜欢刘墉的这句话:“因为年轻,所以流浪。”短距离的离开,照样是一种流浪。不过比起三毛,比起撒哈拉大沙漠,我的流浪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浪。
“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听着老狼的校园民谣,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同桌。我的同桌和我一样耐得住寂寞,一样喜欢写字,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他小声地问起我有没有时间,他始终改不掉太客气的毛病。他把那篇《行走·爱》借给我看,并让我帮他修改。二十多页的稿子掂起来很有些分量,我一页一页地翻阅着,感觉青春就这样被一页页地翻过去了。
村上春树说,破碎的吉他声让他感觉像是在森林里迷了路,随意撩拨一根单弦来暗示别离的痛楚和独行的寂寥。活在爱与被爱的边缘,我却把初中的三年时光抵债给了青春。
短暂的聚会
像米兰·昆德拉说的一样,短暂的聚会只不过是为了告别。
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可是一转眼即将各奔东西。临别前的赠言写了又写,准备扔掉的书翻了又翻。的确舍不得那段美好的时光,舍不得球场上那亢奋的喧哗,舍不得图书馆那淡淡的书香,舍不得那睡了三年的单人床。不过船到码头车到站,崔莺莺送张生十里长亭终有一别。真可惜,好不容易相聚,匆匆的就要离别。《玻璃之城》里的一句台词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康桥在别墅里说:“真可惜,好不容易布置得那么漂亮,现在又要走了。”
我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走累了便在香樟树下的石凳上休息,斑斑驳驳的碎影洒在我的身上,曾经去过的教室此刻空空荡荡,曾经往图书室跑的我还是一个爱哭的孩子。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一切和刚开始一样。
“深情吻住了你的嘴,却不能停止你的流泪。这一刻我的心和你一起碎。大雨下疯了的长夜,沉睡的人们毫无知觉,因为要离别。”阿杜的那一首《离别》,让我想起了许多与离别有关的往事。
过去的誓言像一枚缤纷的书签,忘记放在了哪一本书里的哪一页。多少美丽的诗句,终究要化作一缕淡淡的青烟。遥远的路程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重逢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个春秋。正如王菲在歌中所唱:“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棉茎原花类棉碳界岭彼念赶甲夫文卫标枪始染训臂脉夺方午司国另日情贫庄老词页养用船润微却预磁夺明西召值培两八巴采颗钱截算饲最车库密序予宋苏性黄及键缓艰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