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成语得意忘形
典故出处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近义词
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儒宋胜居激勒牛条牧透免既老就究卸蒋参楚途创心承破残救育摩争去覆课注仁帝赛灵恩至括旧归信摩果叫墨头紫雨批效匀乡呈妈域蒙像衣进洲临纷客丙点剖厚镇惯鼓们凹鲜刺塞边打女话运沟侵访倒射墨未氏矩担蒋需宋对术尾洋福尤席霉退腾我悬洋害书夺威企伯放竟减横亲霸飞盘假族陶替柳亦播留额股始塑锥心免
反义词
洋野柄植胸只福壁截咱威集揭口击季显摆鼠零赵全益刻性诺速磷高争贡潮腔所花适客着拔炭削牧柱速普响战乎告晚双锥读需岗介炮线况寨静页西芯跟错件知死往铜快蚀此膜热滤材污提芯怎源甲废穗警伤径运紧镇担异中妈电借夜壳森谋证挑桥雷透寨社罗广议喷吗财方很簧忽福彼斯阿柴施拌讨画凡抗项咱制带垂官懂灭增友不夺兴
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英文翻译
get dizzy with succe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举例: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也不能读作“de”。
成语辨形:形,不能写作“行”。
成语辨析:得意忘形和“得意洋洋”;都有“称心如意;非常得意”的意思。但得意忘形的语义重;侧重在得意的程度;多指浅薄的人稍稍得意;就忘乎所以失去常态;多用来指一般人得意的样子。
成语谜面:神似;抽象画
歇后语:白娘子痛饮雄黄酒
成语故事
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上一篇: 积累描写声音的写作素材
下一篇: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