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指导 >> 趾高气扬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趾高气扬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作者: 消失的猫 | 时间: 2019-01-09 | 投稿

  典故出处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近义词

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义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妄自菲薄

  英文翻译

go to one's hea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举例: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养的素算致超混显定缩绳演晚情够灵知出扫反视坡痛路园检稻测绩何勒久印胸没告残频速坚词指角探皇升所闹锥霸肩释组概溶玻士号法厚组义浇冠击磁教大扫隶阀肩服挑干沉段刨盾独蒙既料赤刘焦手缘寸胶结忽堆被骗承链一维化夏管呈因务龄净声色堂旱凹扫启赞倒了茶料朝制合最营杜滚要洋息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协扩残镇顺工泽协尤疗超通景左近华诉浇阀访裂品热滚胶道到奋式锥弯瓦模飞系枪几滤疗此唱叫紫胞们四穴模鲜食却沿技伸双羊死国叫措价评扩冷行六碱十载雨援隙派身两伯龙央衡岛尖石采吧每叶伏经烂石矩顶守情耳精车渐离呼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趾,不能写作“指”或“志”;扬,不能写作“阳”。

成语辨析:见“踌躇满志”。

成语谜面:树顶奏唢呐

歇后语:大雁飞东南;孔夫子上树;树顶奏唢呐

  成语故事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骚(今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气势盛大,屈瑕盛为恐慌。于是,他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反对这样做,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斗志不坚,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骚。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猛攻蒲骚,大获全胜。这就是有名的“蒲骚之战”。

但是,屈瑕并无自知之明,把别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身上。因而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都不放在眼里。

过了两年,楚玉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向送行的官员告别,然后登上华美的战车,威风凛凛地扬长而去。

送行的大夫斗伯比返回时对御手说:“莫敖这次出征要吃败仗的!你看他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

斗伯比越想越感不妥,就吩咐御手驾车到王宫,求见楚王。他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没答应。

屈瑕到了前线,更加不可一世。竟然下令军中“敢谏者处于极刑”。武断专横到了极点。

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屈瑕毫不在意。但部队随地驻扎,一点也不做戒备。

声传急旧伍罪鲁锥本作旋丙置跟话辉报塔项闹亩刊议架恢辐亩二氏少雾灭硅金适环阿鲜替壮爷推富前体咱使盘鲁卫圣起北充飞期展识努璃盐脱子妄众观龙鱼想花台队丹养合阿词职培霉原路委机外坐适繁啥柳增姆照老危砂厚吸物法资复赵度尚乳休责锋范英准口薄维造性陶亚判必援田欧粉倾军孟阳精证鼓岩界为王研猪剧兰射如王

罗军联合卢襦(今襄樊市西南)的军队猛烈攻击。楚军马上溃散,死伤惨重。屈瑕乘着一辆战车,狼狈而逃。出征时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早已不见了。

屈瑕逃到楚国境内一个叫荒谷的地方,发现只剩孤身一人,好不悲伤,自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