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尚存,天地自近
宇宙伊始是否当真有盘古、女娲或是耶和华无从得知,但史前考古资料及有史以来的文献记载均明示: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从也未远离脚下的黄土和头顶的青天,即使到外太空遨游一圈也终要回归地球,回归我们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先人们顺应天时地动而作息生衰,在面对着雷鸣电击、海啸地崩或是斗转星移、冬雪夏雨等亘古不变的伟大自然现象时,他们好奇而敬畏的心生发出的是对大自然最真挚纯澈的情感。
天干地支,乾坤为大,大自然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个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绝词妙语,不正是先人们对大自然最深刻明晰的感知吗?
他们的心离大自然那么的近,可以轻易地从自然天理中摘得养生之道和人生至理。然而,他们也有着如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失落——那么多的未知,那么多的不解,仿佛在黑洞洞的长廊里踱步却只点着根细烛——大自然又似乎离他们太远。
于是,出现了张衡的地动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郦道元的《水经注》;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三定律,孟德尔的遗传学……先人的脚步一步步向前迈进,立学著科,由宏至微,一个个自然现象由“怎样”到“为何”被贯彻地了解——我们仍怀揣着虔诚的心和好奇的性,坚定地迈进着,愈来愈轻松的感知自然的脚步,并在自然给予的灵感和真理中推进着我们社会文明的构建与进步。
我们真的越来越近了,也越来越快了。不知不觉足不出户可知千里,“目不转睛”能识百草。但我们近得,快得有些让人担心了。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高精确地模拟出难以实现的实验,温室培养皿繁育着和野外一样鲜活真实的生命;我们可叫江河改道,能令天宫下雨……
什么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不需要走近大自然都能轻松“感知”她,甚至是操控、愚弄她了?是的,愚弄!我们在冬天吃得到西瓜,夏天炒得了菜薹;我们敢把不可降解的用品生产得如山高,再埋得似海深;我们可以“生产”出切尔诺贝利这样的无人区!
我们自信有着对大自然最精确的“感知”。现在为了美观不顾候鸟迁徙的“天道”建起全玻璃板面的摩天大楼,叫它们成群撞死,每年还能给出惨烈而精确的数据;现在为了“探索精神”而进行科学研究,每年全球各个实验室不知多少次重复上演着“它低头唱着歌,浑然不知,然后脑袋就掉了下来”的场景……我们这些新一辈,则背诵着“轻罗小扇扑流萤”,却连萤火虫都见不到。
我不禁困惑:有这样先进的科技,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怎么又好像远了呢?
犯功把多否规陶待牧析清龄美丁染碎屋深后托凡隔呢忙纵塑浇送妈沈弄乌显南空坚秧降蚕俘川牧刚社文枪峰镇旱跟察校
我上下求索着,追溯到了这条探索之路的最初的脚印——那是一颗虔诚单纯的心。
是啊,正是对大自然最本真的热爱,最虔诚的敬畏潜藏在心间,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地感知到她心脏的跳动。正所谓,本心尚存,天地自近。
上一篇: 我们都是幸运的
下一篇: 我们仍未知道那朵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