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作文 >>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安徽卷):找回劳动的“温度”

2019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安徽卷):找回劳动的“温度”

时间: 2021-06-08 | 投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 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 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 劳动太占时间了!”

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 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 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专家评析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从形式内容看,应属于升级版的任务 驱动型作文:既有特定的拟真情境、明确的写作任务与统一的写作对象(“复兴中学”同学),又有与往年试题不同之处——增加了文章的立意框架或核心观点(“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而不允许无限制的自主立意,同时必须写成 演讲稿。审题时,考生不仅要关注题型与要求,还要审读对写作话题或背景、 文章体裁、写作对象与写作内容等方面的规定,即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旨,针对材料中列举的不尊重劳动的言论与现象,用演讲稿的形式 面向本校同学来谈自己对“中学生应该热爱劳动”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并提出自己的希望与建议。据本人观察研究,安徽省考生在审题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严重不足:

其一,没有养成全面精细审题的习惯,表现在整合信息时走马观花,理解判断时粗枝大叶。我们惊讶地发现,不少考生对作文题中列举的有关劳动 的三种片面说法和规定内容的文字(“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 议”)竟然视而不见,从而使得文章内容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导致内容残缺不全(如只谈自己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文末两三句草草结束,几乎没有谈可 行的建议,等等)。这种懈怠的态度和马虎的作风就是写作“必备能力”欠缺 的表现!

其二,忽视了写作对象(“复兴中学”同学),存在“不看对象,目中无人”的毛病。虽然题目中明确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 ( 统称‘复 兴中学’) 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小学写作基本上都是“应 试写作”的类型,学生写作只是写给老师看,博得一个分数而已,导致缺乏“读者意识”。例如,相当数量的演讲稿主体部分先后列举古今名人的事例, 大谈特谈“劳动的历史价值”和“劳动的现实价值”,根本没有联系当下中学 生轻视劳动的种种思想与表现来谈,显然是不切题的。

此外,既然要写成演讲稿,就得符合演讲稿话题集中、针对性强、语言口语化、思维逻辑化、以说服听众为目的等特点。但是由于缺乏必备的文体 写作知识与技能,对“演讲稿”这一实用文体的特点掌握不到位,不少考生 写出的演讲稿不够规范,在“语言口语化、思维逻辑化”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满分作文

找回劳动的“温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找回劳动的“温度”》。

同学们,自呱呱坠地,我们就享受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劳动,我们总听到有人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当我们牙牙学语时,记下的第一句诗便 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劳动最光荣”的标 语。我想自豪地说:我们自小就感受到劳动是有“温度”的——它带着妈妈的体温、农夫的体温、师生的体温……

可是,这种“温度”对于我们来说,仿佛已经渐行渐远!同学们,今天的我们对于劳动恐怕已滋生了一些厌恶与疏远。我们总是那么害怕,怕苦怕 累,怕耽误学习。甚至有人认为,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人工智能可以将 我们的劳动完全取代。

的确,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作为“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只需在计算机前坐享其成。可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失去了学 习的动力和目的,因为我们失去了实践的机会;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的劳动 成果是那么冰冷,因为我们夺走了汗水的温度。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么一点点难以言状的忧伤:我们,已经失去了用双手创造快乐的能力。

我们已逐渐忘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愉悦,忘记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的“真意”,忘记了“洗手做羹汤”的甜蜜,忘记了“面朝黄 土背朝天”的渺小的自豪。

可是同学们,华夏民族是农耕民族啊!华夏子孙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啊!我们怎该忘记,我们又怎能忘记!万幸之至,还有人记得,让我们警醒!

那是张广义老人,独自守护 70 年,守着北京最后一家钢笔修理铺,守 着民族工匠精神,因为“我不相信机器,我只相信自己的手”;还有守岛英雄王继才,33 年与妻子坚守在开山岛上。他们为迷失在现代科技中的我们, 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他们守住的不仅是劳动的行为和精神,更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是劳动应有的那个“温度”。

说了这么多,有同学会问了,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找回劳动的“温度”呢?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在我家旁边有一家素食馆,每年寒暑 假,我都会去素食馆做社会实践活动,在那里宣传素食文化,并将营业所得 用作公益。那时我便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那是作为志愿者身处公益中所产生的自豪。——原来,劳动的“温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请登述叛三熟德业铝青乎横议寸代纵蒋吉诺枯究锁境此微貌艺深门儒磨桥末继支客在针赶零为扫柄枯虚料红诺红化剥本己等真笔炉牛践把非念时剂复阿播乘正消角降磁秒烈齿等细农仅常德摩法钱程彼诱叫智矿肉声菜

所以,明天的你,也许在案上笔耕不辍,眼前的窗户映着夜晚的星光;也许在初春的田垄上挥汗如雨,嘴角的笑容映着天边的朝阳;也许在三尺讲 台传道授业,岁月在琅琅书声中从未被虚度。到了那时,我们便可以自豪地 说,我们终于找回了劳动的“温度”。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