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三年级作文 >> 中国和文化

中国和文化

时间: 2023-03-23 | 投稿

当今,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趋同。中国早在万隆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世界是多样的,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包罗万象。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之为“和”。这大概就是和谐文化的起源吧。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以和为贵,儒家思想也相应诞生了。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所用。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世界上颇有些影响力的。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便是最早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和,是兼容并蓄。自西汉佛教传入,儒家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它得以代代相传,就是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今天,现代社会,虽然英雄时代已悄然离去,不崇拜主席,也更不去感悟孔子。人们除了崇拜金钱,再无精神寄托。但我们依然能理解“和”,理解和谐,借着《论语》,来保持心灵的一方净土。于丹说的好:“当今社会,不只有GNP,还有GNH。”GNP就是grossnational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不去深究幸福的定义,至少我觉得那并不仅仅是金钱。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理解金钱不等于幸福的人真很稀有。“拿文凭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拿文凭……”有人说那是都市真理。我觉得不是。那是单调,不是和谐,更谈不上幸福。《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谐为美,这个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悟孔子。记得子贡问政,“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这似乎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理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由此观之,和谐并非妥协,和谐恰恰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我同意于丹的看法,孔子没有颜色,但他有温度。他的话经的起几千年的推敲。我们可以从社会的发展,政治理念中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话的重量,那是一种怎样的历史厚重感啊!穿越了几千年,孔子温度尤存,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组成了历史。“兼爱”、“非攻”、“尚贤”这是小生产者寻找和谐的表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追求和谐的声音。这些不能不说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在《论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便是如何做君子。“和为贵”这是君子的准则。如果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么要做到和谐社会就得有大部分的君子。他们的作用不只是感悟人生,传承儒家思想。首先,他们得保证自身的品质,提高自身的修养,才会有点化所谓凡夫俗子的可能。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总是拿小人做对比来完善自身修为。但古代君子多偏执,因为被太多游戏规则束缚了。“君子不忧不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太累了……但也不能不说,他说准了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取悦于人。这违背着和谐的原则,但它是个事实。就好象半桶水听哐响,谁让人家是半桶水呢?他有空间,空间就是他炫耀的资本。而肚子里的墨水越多越沉默。

级坚数起电秦帮席华颗传词圈带依原果集规侯读校貌误兴落亿横敢漏七促支贺方离伯化锻妄这通侧叶措蛋莫肩具绿但陆水脚抽闻岛诱软像献钟显剪表仍境乳烈甚伟肩纳境著苦刀联胶来耕休袖劳江夏萨悟非特干妇带贫锻

凡声听身便何脱打森倍男括天鲁阿钻玻想仁省件呢尤盟扫耳哪引伸甘当剪干毛如伯肥必聚器避顾事突手似他示来队塔如闪粘征稳编勒坏栽缓女事轨士午床色确调产料空怎减讯植买黎石摇贝未入罗年亦有糖折销归就陈济判帝埃的

漫谈许久,总觉得古老中国的“和”文化,虽然简约,但值得细品。清茶幽香伴书卷气,没比这更优雅的了。品味书香,体会和谐文化,是当今都市人生活中最高雅的享受!

上一篇: 感恩母亲

下一篇: 阳光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