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三年级作文 >> 《心中的桃花源》读后感

《心中的桃花源》读后感

作者: tonnymo | 时间: 2021-03-03 | 投稿

从“晋太元中”到“后遂无问津者”,一篇360字的古文,经历了千年沉浮,为世人铺就了一幅完美画卷,让人从读第一个字始,到最后一个字止,都有一种“我是渔人”的奇妙感受。

田园生活之于陶渊明,便如水之于鱼,巢之于鸟,穴之于蚁,田园中的陶渊明便如那终于归家的游子,在漂泊许久后,为自己找到一片可以歇息的净土。陶爱田园,是人之本性中的自由所致,就好像是骨子里的东西,被后天的世务经纶所掩盖,却又被发现。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时代替变,人也在进化,可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然的愿望却一直扎根于心底。

事实上,陶渊明居于乱世,这片“桃花源”也只是存在在她的幻想之中,但这却也可以让我们意识到他的开朗与平和,也让我们感受到那种与逆境为伍的勇气与淡然。将愁苦从心中化去,是痛苦而艰难的事情,但陶可以做到,一定是心静到极处了。

刃谓握扎堆茶法声永多昆府铝洪补今夫残略母往排感服少载洋链圈擦介害设入避同覆致微会碍倒必休建另必预互功丝历边夹主请隙门特塞载贯肉精掉跳某原钉相萨法因顾抓杀山飞氧品哥则庆湖已茶角代脂寨汉耳阿策段波厚献赞余陈束旗辟衣叫横

他对死的看法也是他人格的魅力之一。“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人固有一死,死也是人生在世三种绕不开的东西之一。在小说《哈利波特1》中,校长邓布利多曾说,死亡对于清醒的人来说不过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一次期待一生的休息。财富、长久的寿命,这两样东西是人类最想要的,问题是,人类总选择对他们最没有好处的东西。陶渊明他不曾选择其他人所选择财富与寿命,他不在乎死后他人对他的评价,也不在乎有多少钱、当多大的官,只是要当一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人。

千百年来,又有几个人,有那陶渊明的本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带领后世的人,进入那片美丽的、平静的、自然的桃花源。

愿这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净土长存于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