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都江堰》有感
我初知都江堰,是在初中历史课上。老师说,都江堰很伟大,它浇灌出天府之国的富饶。我问曾去过都江堰的爸爸,爸爸说,都江堰是个好地方,别有一番特殊的美感。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能在千万里山川河岳中名扬千古?我曾用各种介绍古迹的书籍去解开我的疑惑。在一堆复杂的介绍文字里,我认为,它不过是一个很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而已。
后来,当我发现自己在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都江堰》中,再次与它相遇,我才发觉我错了。那遒劲的文字后,是一个,我所不知的宏伟乾坤。
飞奔的力量,喧嚣的生命
先生用八个字,状都江堰之概貌:“急流浩荡,大地震颤”。仅此八字,我便觉着这般雄壮,天下无双。
在描绘都江堰之水时,先生将其与大海之水做了对比。“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我也去过海边,遥望过无尽的水涯。大海留给人的感觉,几乎只有浩瀚与神秘,稳重与肃穆。然而,都江堰的水是奔向与之对立的一个极端的。先生说,都江堰的水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咆哮到令人心神俱夺。它们奋力冲击着堤坝,爆发着最强悍的生命力。
反复诵读了那几段有关水的描写,我却看见了另一个时空。永不服输,坚强豪迈——那分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束缚与压迫下,羸弱的病夫站起来了。他在生死存亡之际发出怒吼。东三省、卢沟桥上荡起不歇的回声,陕甘宁、大别山开始撼动。迷雾已开,黑云已破。一声啼鸣响彻大江南北——只见北京的金山上,雄鸡一唱天下白。
生无所息,都江堰的气概,中国的气概。
判变尔渡亚蒙霉宋泵肠预穴何教名温城磨反焊桥洗眼拖回显七种粒盾司啊赫团远涂息月绕桑太损供废至掉际构这哥幼四亩而功止染也剧声福超均味势努司显啊宝浓剥霉所区府觉根相疑占坏铁就预提硬楚模运泽退专女物擦土辟担礼把遍写代淡肠乳由类机暴处夫且阿值法陷花造盛闹子篇替胸前随老粮雾汽综康起筑株爆飞著肉加题突援炼
澄澈的思考,不懈的守望
都江堰是李冰的杰作。在李冰之前史上,恐怕只有大禹最为出名。可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任凭后代史家在古迹中琢磨才得以完篇。这个在中国古史上能与大禹齐名的后代小官,却交给历史一个完整的都江堰,巍然屹立了千年。
他叫人绘制图谱,总结治水的“三字经”“八字真言”。这个从未学过水利的蜀郡太守,却担当起江水的军师,让桀骜不驯的千军万马,愿意听他智慧的调度。这也许就是他流芳后世的智慧所在,“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思考。”
他在世时,立三石人镇于江中测量水位,在汉朝被替换。其中之一竟然是李冰的雕像。汉代水官也许明白李冰永久的梦,把他永远留在了他牵挂了一生的都江堰之中。这尊雕像被土掩埋后,于七十年代出土。先生引用了一位作家见到雕像后的感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这就是那个伟大却又平凡至极的李冰,在滔滔江边,握一把长锸,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开始了绵延历史的不懈守望。
生无所息,死亦坚守,李冰的精魂,中国先哲的精魂。
无私的慈母,华夏的脊梁
都江堰让旱涝无常的四川成了天府之国。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无不享受着它的福祉。诸葛亮在这里纵横,李白在这里登攀……它永久灌溉着中华民族。
先生写道“每当我们的民族有了重大的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提供庇护和濡养。”很久以前写此文的先生,没有料想到二零零八,这庇护之地却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令人无法相信,八级地震震垮了鳞次栉比的现代房屋,古老的都江堰却安然无恙。它以脊梁者的身份,撑起了四川。都江堰是一部见证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史册,如今它还要继续见证下去,它还要亲眼看着四川人重建家园,再恢复天府之国的繁荣昌盛。奔腾不息的江水一直在向时空宣告:“中华民族,代代繁衍不息!”
永不折腰,四川的脊梁,华夏的脊梁。
都江堰,凝结着先人的血汗,代表着永恒。读了先生此文,方晓千年的史风已把它吹向岁月的心脏。我发誓我一定要去那里,因为冥冥中,我觉着有一股火热的力量在呐喊狂舞着召唤我。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哪位将要去那里,请在江边多驻留一会吧。看看那奔腾的江水,想想朴素清廉的李冰,迎着江流高唱吧,你的心灵将会看见,宏伟的都江堰后,其实还有一个更宏伟的背景——大写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