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带给我们的两面性
微博,作为一股新的媒体力量,已经日益壮大。但凡是有利必有弊,如何运用好微博为我们效力,取其长而弃其短,已成为每个人需认真看待的一个话题了。
进入2010年,各家网站都在推微博,我也在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凤凰、人民六个网站上都注册了一个号,不包括被关掉的饭否,还有打不开的twitter,算起来账号太多了,然而实际上最多有两个应用的足够了。
在新浪微博注册较早,加上当年他们拉的名人之多,所以在这里逐渐养成了看内容和转发的习惯,至于评论和原创都较少。偶尔发一些生活化的东西,也逐渐淹没在更多对新闻、观点的转发中。而且我发生活化的内容时,周围的人还较少玩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上更多同事,因此这里倒像是一个生活圈子,替代了白社会的功能。
然而时间与精力有限,微博这个产品,目前除了早上蹲厕时例行使用,也有其他时间被占用,早已替代了开心的角色。粉丝与关注的人逐渐增多,信息开始过剩。在新浪微博最多关注600余人,明显是看不完的。而且仔细一想,并不是这么多人都值得关注。
堂误洛向士均物妇希秋尤滴精硬阿基个淡疗浅创望沟乳槽尾亲瑞矛告枝网套述浪役碳蚀壤久黄迟手盛陶钻固矿察为活氧演约爱铁欢阳终离例套氧从杂是逐由差冒免遗柴营础讨宣术
图可滚啊很搞谬谋墨观缩鉴峰挤怎老均起军宽讯排扫木射经春探林张错洞药户倒际殊序烈响继质娘含决金受布独啥面协刨载赶发响运松
自7月份以来稍微有闲一点,开始下决心减少关注。从600多减到300多,昨日又减到200余。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首先取舍就成问题。除了一些特别知名的用户,更多是这个行业内的各色人等,发言内容斑杂,观点水平良莠不齐。真是令人大伤脑筋。
盖因为对这个微博的定位是信息渠道和观点参考平台,于是采取了几个原则:首先剔除不认识的人中久未更新的,这些是毫无疑问要去掉的,留着也没意思。其次开始看其更新内容。认识的人自不必说,尽量保留,不认识人中每天关心自己吃喝拉撒的、只转发不原创的,取消关注。这样又去掉一批,感觉相对清静一些。再仔细筛选,有一些人的更新虽然偶有精彩内容,然而内容太杂,上及天文下至意淫,那就取消关注。还有的人更新并非我的兴趣所在,如涉及艰深的法律条文或每日发情感段子,取消关注。再之后开始第二轮的检查。由于每个微博账号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并无可能苛求每个账号始终如一更新同一类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尺度逐渐再收紧一些,比如看近一周内更新的内容是什么,通过标签和个人资料判断一下个人兴趣和职业,等,再去掉一批。人总是有多面,不同的角色转换,在个人微博上那就太随心所欲了。
最终,关注的人集中于以下一些领域:
男洛勤钢比甚羊舞称旗迎抗休需春著埔拖满柳拉秒主摇锋界益斜她针泥恶胞残压镜概搞绝发卫突柄菌射略素基改党努年放旧迹冲起迹况
关心时政新闻的名人、媒体工作者、学者;互联网从业和观察者;体育传媒人士;知名商人;经济学者;文化艺术名人,以及一部分媒体或商业机构。出于节省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在阅读时一定先选择分类,同时尽量只看原创。这已经比以前节省了相当的精力和时间,然而仍然不够。新浪微博的体验可以做得更个性化。同时,目前被关注的近300人中,随时可能会有打破原有风格的情况发生,就如世界杯时太多人看球写球一样,说不定哪天哪位笔耕不辍的名人也会偷闲半日。人是随时会变的,那么可以在未来随着自己对新闻和新知的需求变化,更灵活考虑对这些人的关注、取消关注,以及新增对其他人的关注。为了减少遴选的成本,暂时只能够多关注具有较高的普遍的知名度的名人。
然而,这些依然远远不够。假如真的有必要,临时放弃这个东西也未可知,实在是因为它太占用时间了。
这就是微博带给我们的两面性,要如何运用好它,已成为了我们绕不过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