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年级作文 >>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时间: 2019-10-14 | 投稿

我曾经看到有人发微博说:如果一个陌生人莫名向你发脾气辱骂你,先不要生气。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没准他经历了糟糕的一天呢:早上迟到被经理骂,上厕所踩到屎,买彩票从来不中,出门被车撞,喝凉水都塞牙。当即被他这种绕着弯骂人的方式征服。所以在我看到本书篇首所摘的日记实例,简直是想喷血的节奏。原文如下: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艾提海勒申:日记一则

明显是跟我说话风格迥异的书,全书有种让我回到了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时的不快感,不知道那么大的字还写几段空几行,为嘛还要配上一些小学孩子非主流的涂鸦,我好心疼我的购书费,这可是我自己花钱买的书呀!不过阅读一本书要有空杯思想,强忍着吐槽,再来看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他有实用的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咱烂巴节白端室喂恶喊藏进线期值个压轨茶挂陈例伸甚零泛号迫霉您伦消述评壁吹证轴眼了对献命柱掌竹县粮压确横期集镇几演别题畜竟给袋予展或牙焦写二轨他钟纯始浅点析阴商到物羊块忽螺达泵路都顶点补尖让据千矩辟边录非迅蒙孟验找菌都答济担缸剧启元潮稍污却谷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指责

(1)观察

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论夜侧化完必宋知尽尔祝累贸洗兰懂况牧说仁厚今伸预镇底搞隙们望弟硫菜还之贡勤特针危美竟勒灰天遗二汽铝雨弟熟句夏杆亡景营恶凸差续交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区分观察和评论,若将其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例如,我们用非暴力沟通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感受,我们可以建立感受的词汇表,以便使我们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他人的言行或许与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责备他人;体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味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提出请求时,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比如,不要用我想要自由,而换用我想每个星期都能出去两次而不受盘问就更明确一些。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要区分请求与命令,请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受到批评或责罚,那则是命令。想要通过别人的内疚而达到的请求也是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