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白马将军
公孙瓒因小时受歧视,导致功成名就后仍心理偏执。惜哉!
在如今的历史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骑着白马的主帅形象。如果是汉代以前的题材,这样的细节或许有些失真。汉朝有一个说法,叫做“将军不敢骑白马”,这并非翻译之后的白话,而是出自汉代著作《淮南子》的原文。之所以有此规定,据说一是因为白马的颜色过于鲜明,容易使主将成为敌人的靶子,二来白色是丧服的颜色,将军骑着白马指挥作战,很不吉利。目前为止,中国历史上首位白马将军究竟姓甚名谁尚难以明了,而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的公孙瓒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人。
能干的厚道人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家族中连续好几代都做过太守级高官。像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子弟们一般都通过父辈的关系网,让太守给自己戴上孝廉、茂才之类的名头,从此便可以踏上仕途,但公孙瓒却走不通这条路。汉人有言“母爱者子抱”,意思是一个女人如果在丈夫那里得宠,那么她的儿子也会被丈夫天天抱在怀里,爱不释手。在妻妾成群的富贵人家,男主人往往有所偏爱,众多子嗣所得到的父爱必然有差异。由于公孙瓒的母亲出身卑贱,在妻妾中没有地位,他本人也不被父兄看在眼里。面对极为稀缺的孝廉、茂才名额,家里从来都没有给他机会。可他毕竟是公孙家族的人,不给一点出路也说不过去。于是家里跟辽西太守打了个招呼,让他在太守府谋了个掌管文书的小差事。
工作虽说很枯燥,却使公孙瓒的办事能力得以展现。太守府日常事务繁忙,多个部门请示的业务性质往往差别很大,公孙瓒在汇报的时候,往往连稿子也不用带,有条不紊地一一道来,没有一件遗忘的。太守不禁暗暗称奇,再加上公孙瓒长相俊美,声若洪钟,是个气质极佳的男子,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太守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于他为妻。有了美满的家庭,公孙瓒并不自满,他觉得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徒有其表,应该多读点儿书才是。当时涿郡大儒卢植正在嵩山附近收徒讲学,公孙瓒久慕其名,便奔赴河南,拜于他的门下,稍稍学了一些儒家经典。回到辽西后,太守刘基安排他做上计吏,这个职务在郡中比较有地位,其职责是代表郡守到京都洛阳,向朝廷上奏本郡的户口、赋税等,与中央接触得多,太守就会更加高看,升迁的机会也大。不巧的是,还没有等到提拔的时候,太守被人参奏,朝廷要求把太守关进囚车,逮到洛阳治罪。
不忍心眼看着太守独自受难,公孙瓒打算陪伴太守前往洛阳。但汉朝法律规定,长官有案在身的话,手下的官吏不许接近。公孙瓒脱掉日常装束,换上下等人的穿着,对押解人员说自己只是负责太守私人生活的小卒而已,跟家奴差不多,并非正式官吏,这才允许一同上路。辽西到洛阳是何等遥远,但公孙瓒殷勤周到,不但太守的饮食起居由他照应,甚至连囚车也是他一路驱赶的。到洛阳后,公孙瓒仍不愿返回,得不到太守平安的讯息,他悬着的心是不会落下的。经过朝廷一番审理,太守被判流放日南(今越南)。公孙瓒置办了酒肉,他不是为太守饯行,而是来到了洛阳城北的邙山上,面向遥远的故乡,祭祀祖先。公孙瓒举杯说:“以前为人子,今日是人臣,太守刘君要去日南,不孝子与他有君臣之义,自当与刘君同行。日南瘴气多,我这一去,怕是再也回不来了。今天特与列祖列宗告别!”说话间,禁不住潸然泪下。目睹此情此景的人,无不唉声叹气,既为公孙瓒的命运担忧,同时也由衷地钦佩他的义气。不过,这次还算幸运,或许是因为公孙瓒忠义感天地,在前往流放地途中,朝廷下达了赦令,公孙瓒得以全身而还。
骁勇善战的白马将军
回到辽西后,公孙瓒被举为孝廉,又做了辽东属国长史。所谓属国,是边地少数民族归降后,政府专门在接近边塞的地方为他们安排的居住区域,这里设置的官职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公孙瓒做了属国长史,也就意味着自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一次次的凶险接踵而来。有一回,他率领数十个骑兵巡逻边境,突然遇到几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心知寡不敌众,退到废弃的亭障当中,但转念一想,又感到死守不是办法,对手下人说:“我们如果不决一死战,恐怕没有一个能活着回去。”他身先士卒,手持双刃长矛,径直冲向敌阵,众士兵紧随其后。经过一番激战,杀伤鲜卑数十人。公孙瓒虽然也损失一半的兵力,但士气依然不减,最终得以突出重围,幸免于难。
公元187年,张举自称天子,张纯与他沆瀣一气,自封“弥天将军安定王”在幽州发动叛乱。此二人原本都曾做过朝廷命官,现如今却勾结乌桓人烧杀抢掠,护乌桓校尉以及右北平、辽东二郡太守等地方大员都被他们攻灭了,一时间势力强盛,兵众多达十余万。公孙瓒奉命讨贼,多有功劳,朝廷拜他为骑都尉,希望他再接再厉。当时,胡人丘力居也参与了张纯之乱,公孙瓒在石门(今辽宁朝阳附近)大败这支叛军,将被掳掠的人口全部夺了回来,并乘胜追击。谁料想,因为没有后续部队跟进,孤军深入的公孙瓒反被丘力居围困在辽西的一座城池中。这次围城长达二百多天,粮食吃光就杀马,后来马肉也没得吃,有人穷极无聊,竟然连弓弩盾牌都拿来煮了。公孙瓒很清楚,将士们已达到饥饿的极限,如果出城决战,必败无疑。而困守下去就是等死,再不允许各自想活路,那就只有人吃人的份了。他召集部众诀别,祝福士兵们分散逃出城去。那时正是隆冬季节,白雪满山,地形难辨,逃亡的士兵慌不择路,有一半以上都是坠落深坑摔死了。而叛军那边因为久攻不下,士气疲惫,粮草供应也出现了困难,就没有穷追城内出来的逃亡之人。
万检即望刀九池船及喂穷教田始集掉细乘薄绿么弟熔动批冰脉装持场乙背情渐芽整卡篇财兰化想褐枯抓气管丝侯周谬碱权尊倒接息桥蚀咱十访巴脸吹钉送暴坡素字零畜船雌凹杀
剂步什式七镜课安势常景莫苦否骗族长锈季垂浆供预环彼割凸卵温活白交愿秦游煤仁老横案牧付倍现德湿关隔春六顶死
坚守二百多日而不投降,朝廷十分欣赏,拜公孙瓒降虏校尉,并加封都亭侯,同时保留他的属国长史一职。这时的公孙瓒加官晋爵,真是春风得意。为了树立与众不同的威仪,他从麾下挑选数十名神射手,每人配备一匹白马,分成左右两翼,命名为“白马义从”,大概就是白马近卫军或白马敢死队的意思。每当鼓角声起,公孙瓒便精神抖擞,杀气腾腾,跨上自己的白马,率领敢死队做前锋,而大军随后跟进。乌桓人且战且退,汉军一路追击,有时甚至天都黑了,公孙瓒仍不肯罢休,命令士兵们点起火把,借着火光继续追赶。边塞的夜晚空旷寂寥,而公孙瓒又是个大嗓门,所到之处,只要一声厉喝,乌桓人就知道是他,纷纷退避三舍,无人敢挡。没多久,乌桓军中形成了一个共识,打仗千万要避开白马长史公孙瓒。乌桓人对公孙瓒是既怕又恨,为了泄愤,他们将公孙瓒的容貌画下来,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如果有哪个射中的话,军中便山呼万岁,兴奋不已。
公孙瓒成为史书所见第一个白马将军,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边地民族不忌讳白色,早在刘邦被围平城(今山西大同)的时候,匈奴人在平城西部部署的就是一色的白马骑兵,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也曾经射杀过匈奴的白马将军。而公孙瓒生长于边疆,受少数民族风习的影响,他骑着白马领兵作战,也就不奇怪了。
私心造就两政敌
真簧分益康荷所欧计各里荒律通入冲豆通都维许斗又秧养毕执够阳务勇约枝杜衡多散起粉但起模显芽增柳探节乳敏吃遗冲服血闪冒抽端红根丁食轮遵煤读承煤往简面念筒她面房忙事吹导刀车均减爱归德肯束织污玉铁形械没忘喜很零致激败驻订甚惯己洁莱寨华
就在丘力居围困公孙瓒那一年,朝廷为平定张纯之乱,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是汉王朝的宗室成员,到任后实施分化瓦解的策略,对张纯等叛军首领,设下重金悬赏,对乌桓等协从人员则代表朝廷加以赦免。以他的地位和身份,说话自然是有分量的,也能够为人所相信。于是叛军力量日渐削弱,张纯、张举见势不妙,向塞外逃去,后来被自己的手下杀死。这样,刘虞稳稳地当上了幽州的一把手,突出重围的公孙瓒需要接受他的领导。但在共事的时候,二人出现了矛盾。刘虞作为地方首脑,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务,保民安边是最主要的目的,打仗只是手段而已。公孙瓒就不同了,他的本职工作就是领兵打仗,打胜仗才有升迁的可能。而要取胜必须有强大的兵力做资本,因此公孙瓒在与乌桓作战的过程中,一有机会就扩充自己的部队。武夫往往比较横暴,有时候免不了会扰民,但公孙瓒为了笼络部下,竟不顾原则地纵容手下。打仗本为保民,现在反倒成了扰民的一大祸害。刘虞对此非常不满,要求公孙瓒严格约束部下,可公孙瓒哪里肯听,就指望这些人给他卖命呢!
可能因为是幽州本地人吧,公孙瓒几乎把幽州兵当作了自己的私产,不允许任何人调动。191年的某一天,刘虞派遣数千幽州骑兵南下,说是为了迎接皇帝,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原来,汉献帝受董卓逼迫迁都长安后,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供职。献帝想重回洛阳,就悄悄地让刘和取道南阳,前往幽州,请刘虞出兵接应。但刘和在路上被袁术截了下来,袁术派人联络刘虞,建议幽州直接派兵前来,让刘和指挥,然后袁刘联合向西挺进。儿子在袁术手上,刘虞岂敢不答应,可公孙瓒不乐意,他很清楚,袁术诡计多端,这些骑兵一旦到了南方,那就成了袁术的囊中之物。他百般劝阻,刘虞执意不从。公孙瓒恼羞成怒,心想你不是要救儿子吗?我偏要让你鸡飞蛋打。他与袁术私通音信,劝袁术将刘和逮起来,数千骑兵就不姓刘而改姓袁了。公孙瓒原不赞成派兵南下,他担心袁术知道后会怨恨自己,还派堂弟公孙越带着一千多骑兵去支持袁术。
公孙瓒让堂弟跟着袁术,这给堂弟带来不小的麻烦。袁氏兄弟不和睦,袁绍趁袁术讨伐董卓的时候,派兵把袁术的地盘占了。袁术让公孙越反击袁绍,很不幸,公孙越中箭身亡。噩耗传来,公孙瓒咬牙切齿,决心与袁绍势不两立,必报杀弟之仇,只是因为力量不够,暂且按兵不动。恰好在191年冬天,青州、徐州的三十多万黄巾军入寇渤海郡,公孙瓒以两万的兵力迎击,前后斩首数以万计,车辆辎重也得了好几万,另外还俘虏七万多黄巾军。此战令公孙瓒威名大震,实力剧增,袁绍管辖的冀州也有不少地方望风归附。朝廷奖励战功,升他做奋武将军,晋爵为蓟侯。但这个时候的公孙瓒已经没有报效朝廷的心思,心理盘算的就是凭借战胜余威,向袁绍开战。他带着三万精兵摆成方阵,安排一万骑兵为方阵的左右翼,兵锋貌似锐不可当。而袁绍只派一个部将率领八百人,操持强弩一千张,匿于盾墙后。公孙瓒望见对方人少,下令骑兵冲击。待他们进入射程后,袁军万箭齐发,公孙瓒的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此后,公孙瓒与袁绍陆续又发生了多次战斗,但他输多赢少,又有刘虞在后掣肘,不得已只好退回幽州。
陷上级于死地
刘虞极不赞成公孙瓒穷兵黩武的做法,一来对百姓伤害太大,二来假如公孙瓒得胜,自己身为幽州牧,恐怕再也难以管束他。因此,每当公孙瓒要与袁绍相攻的时候,刘虞都不允许。虽然最后往往挡不住,但刘虞也不能让武夫们太得意,他不再按时拨付粮饷,这让公孙瓒很被动。为了支撑军事行动,公孙瓒纵兵抢掠,甚至一次次地把刘虞赏赐胡人的东西也在半道上给夺了。时间久了,俩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刘虞参奏公孙瓒不听号令,名为官兵,却行强盗之实,公孙瓒告刘虞故意克扣他们的粮饷。互参的奏章一道接一道,朝廷也管不上,任由两人的积怨持续发酵。
公孙瓒再也不愿见到刘虞,他担心自己若去相见,很可能就有杀身之祸。而刘虞多次召见,却望不到人影,一把手的尊严扫地已尽。交流困难,彼此猜忌,他们的关系终于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刘虞想讨伐公孙瓒,征求亲信魏攸的意见,魏攸告诉他:刘公想成大事,没有帮手怎行?公孙瓒是个难得的人才,虽有些小毛病,大人也别太往心里去。经此劝说,刘虞暂时打消了念头。熬到193年冬季,他再也压抑不住满腔怒火,决意攻打公孙瓒。临起兵前,下属程绪建议不要发兵,只要驻兵待命就行了,公孙瓒如果听闻大人有进攻他的意思,肯定会来谢罪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刘虞认为对已经做出的决定说三道四,就是动摇军心,下令处死程绪。他嘱咐士兵:“本次行军不许伤害无关人员,只求杀掉那个该死的伯珪!”当时刘虞手下有个公孙纪,公孙瓒念他与自己同姓,往日待他不薄。此刻眼见刘虞起兵,他连夜通风报信给公孙瓒。但公孙瓒的大部人马此刻不在城内,情急之下,他赶紧命人凿开东城墙,以备危急时刻出逃。
刘虞大军到来后,公孙瓒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原来是多余的,因为刘虞一向崇尚以德服人,他的士兵看见房屋也不舍得焚烧。就这样缩手缩脚地攻击了一阵,刘虞迟迟没有取得突破。而公孙瓒则抓住时机,挑选了数百精兵,先是趁风纵火,使对方阵脚大乱,接着又展开突击,将刘虞的部队冲击得七零八落。吃了败仗的刘虞奔入居庸县,公孙瓒尾随而来,经过三天猛攻,居庸城最终陷落,刘虞和他的妻儿悉数被擒。公孙瓒本想立刻杀掉他们,但刘虞毕竟是朝廷命官,况且又是他的上司,杀之非但没有充分的理由,恐怕还会落下以下犯上的恶名。出于这样的顾虑,公孙瓒暂且不杀刘虞,但剥夺了他的实权,只让他做傀儡,在往来的公文上签字。
没过几天,汉献帝的使者段训到达幽州。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刘虞加封,并授权他总管六个州的事务,同时还要任命公孙瓒为前将军,改封为易侯,统辖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当然欢喜,但他又担心刘虞若活着离开冀州,必然不会放过自己。为今之计,不如趁使者到来的机会,假朝廷之名处死刘虞。他告诉段训,刘虞曾经跟袁绍共谋称帝,像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人人得而诛之!实际上,袁绍的确曾经联合一些地方大员劝说刘虞称帝,但当时被刘虞断然拒绝了。非但如此,刘虞还把袁绍等人大骂一通,说他们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不思匡复汉室,反倒立他为帝,图谋造**,这不是拉他上贼船吗?袁绍等人不肯罢休,后来又跟刘虞联系,刘虞为了表明态度,甚至把送信的都给杀了,可见他对朝廷是忠心不二的。可公孙瓒为了陷刘虞于死地,哪管事实如何,他只说袁绍跟刘虞商量过称帝之事,对刘虞的真实态度则只字不提。段训大概是不清楚其中的原委,再说公孙瓒目前身为幽州的实际掌控者,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只得同意将刘虞处死。行刑前,公孙瓒也曾经有过一丝犹豫,他默默念叨:“如果刘虞是真命天子的话,苍天就刮风下雨吧。我得知天意便会放他一马。”然而当时旱情严重,始终不见一滴雨,刘虞到底还是死在了公孙瓒手里。
英雄末路
公孙瓒夺得幽州后,安插自己人掌管各个郡县,还把大本营迁到易县,大兴土木,筑起的高楼多达数十座。但高城深池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对公孙瓒来说,当务之急是依靠什么力量来统治幽州。东汉是豪强地主的天下,太守、州牧到任,往往需要聘用当地的大姓子弟来帮衬自己。可公孙瓒打小因为出身问题受人歧视,对出身名门的衣冠子弟成见很大。他认为这些人太狂妄,总觉得富贵本来就是应得的,即便提拔他们,他们也不懂得感恩。得势后,他见到大姓子弟就气不打一处来,只要有机会就给安个罪名,从重打击。而一些出身低贱的暴发户却很受公孙瓒欢迎,比如刘纬台原是算命先生,李移子是贩布的,乐何当也是个买卖人,公孙瓒与他们结拜为兄弟,还结成儿女亲家。明白人都清楚,这类人往往唯利是图,他们投靠公孙瓒就是为了政治投机,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公孙瓒何等精明,岂能不知这个道理?他收拢商贩贾儿,那是看中了他们的亿万家产。有大商人支持,打仗就不愁没钱。
公孙瓒的考虑也是现实所迫,因他当时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渔阳大姓鲜于辅原是刘虞部下,刘虞死后,他决心给主君复仇。而乌桓人感刘虞恩德,也不服公孙瓒。这两股力量联合在一起,准备南下迎接刘虞的儿子,共讨公孙瓒。当时,刘虞之子刘和已从袁术那里逃出,投奔了袁绍,得知父亲被公孙瓒杀害,内心悲痛万分。公孙瓒已是众矢之的,袁绍自然窃喜不已,他做了个顺水人情,派部下领兵与鲜于辅、乌桓人合击公孙瓒。195年,公孙瓒遭遇一次大失败,损失了两万人。他不敢再战,回到易县大兴屯田,靠着充足的粮草储备,与联军僵持了一年多。而袁绍的部队因为缺粮,不得不匆忙撤退。公孙瓒出城追击,夺取了全部辎重。联军一散,公孙瓒暂时转危为安。
后来,幽州地区旱灾蝗灾接连不断,民间不断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公孙瓒为了保住军事实力,迟迟不肯开仓放粮。百姓求生无门,纷纷揭竿而起,杀死了公孙瓒任命的地方官,并加入鲜于辅、刘和的部队。公孙瓒闻听官员一个个被杀,很担心自己的安全。他搬到一个高台上居住,将闲杂人等一概赶出去,并规定7岁以上的男人不许靠近,只让妻妾陪伴左右。至于公事,若是有公文到来,就用绳子从台下拉上来。要是自己有话要说,那也不要紧,他已专门让女人练习过大嗓门,传达口令的时候,几百步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做了“宅男”的公孙瓒逐渐成为孤家寡人,将领们不再为他尽心竭力,他也很少出兵作战了。有人不理解,他解释说:“目前天时不利,不如暂且休兵,广积粮草,静待时机到来。再说我的部队营垒坚固,攒下的谷子有三百万斛,就凭这个,我肯定能等到天下大变的时候。”可他等来的却是末日。
公元198年,袁绍大军来攻,公孙瓒让儿子公孙续去找农民军,希望农民军能来支援,而他自己则打算带领骑兵绕道截断袁绍退路。属下关靖说万万不可,坚守城池进行持久战,袁绍攻不下,或许自会退兵。若是主帅弃城而出,本来就军心不稳,袁绍一旦进攻,谁还愿战?易城恐怕很快就会陷落。公孙瓒觉得有理,没有出城。袁绍没了后顾之忧,步步进逼,公孙瓒不得不缩小防卫圈,建造了三重壁垒作为防御的核心。
现在公孙瓒只有寄希望于农民军来帮他了。公孙续没有让他失望,农民军首领张燕带了十万兵力,分三路来救公孙瓒。部队还在路上,可公孙瓒已丧失耐心。他派人送信给儿子,说袁绍军队“状若鬼神”,攻击十分强大,易城危在旦夕!你我是骨肉至亲,不用我说,你都会忧心如焚的。但要快点,再快一些!要是为父死了,天下虽大,怕也没有人容得下你。你到了以后,别急于攻击袁绍,先带五千骑兵到城北的低洼地带埋伏,夜晚举火为号,为父一见信号,就杀出城去。
不料,送信人在路上被袁绍的侦察兵逮住,袁绍决定将计就计。由于公孙续压根没接到信,因此就没有以最快的速度如期赶到。到了约定的日子,袁绍派自己人在城外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已经部署妥当,开城出战。袁绍早已布下重兵埋伏,公孙瓒大败而归。他料想这次难逃一死,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将自己的姐妹妻儿全部绞杀,然后引火自焚。袁绍的士兵看见高台起火,为了抢功,蜂拥而上,公孙瓒就这样死于乱兵的刀下。
上一篇: 赵云怎么死的
下一篇: 东北王张作霖神秘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