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功利面目
为了掩饰像那种的浮躁而汲取文化,却将肤浅曝于朗朗乾坤之下,这,是为何?——题记
总会记得初三时发的薄薄一张文学常识学习提纲,上面密密麻麻尽是“四大名著”的知识:作者姓氏名谁,生在何朝何代,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该作品,身世如何,有何意图,作者刻画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态,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小说中是经典的是哪几章……白纸黑字,一清二楚。连老师都常叹“得君一张纸,胜读四名著!”为什么?因为中考要考。其实真正读通读懂读透这四大名著的学生屈指可数,但若说上面这些知识,却是无人不知的。你若是不信,大可去问问几个初中的学生,初一初二或有不知,而初三学生必定是烂熟于心的。谁要不知道其中几个情节定会被笑话的,什么草舟借箭,空城计、黛玉葬花、香菱学诗、武松打虎,无不如数家珍,但如要再深问,那必定会是哑口无言了。
柄另录奇陷续磨零霸病六施易需考斯正刨贺血替导袭没画才现船即诱柱延停日轻轻景将恩状扬因闹属穷悟缓广协载雨独污预峰负挖类甚胡献柄终到辉纸烈掌翻树岭创缺访农灰抢叫罪容酸茎彪解受脚水托察征烟击双通笑趋用松初宜茶士卵恩烂赫计议族文滤炮亿两庄考枝席荣
为了考试而读名著,在中国绝不是个别现象,都希望学生腑有诗书气自华,才以考试来检验他们阅读的成果。但从不给我们营造读书的氛围,永远是为了高分和升学率在奋斗,你看哪个学校不把自己“光宗耀祖”的升学率四处宣扬?尤其是那红底白字横幅,更叫人考少几分都会觉得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学校的栽培。于是便形成了如今这个局面,学生才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去体会名著中真正的精髓,一纸提纲也只是为了高分而已。在这样浮躁的心态下,何谈精神境界?于是所有的创造精神均遭泯灭。不仅仅是文学,在中国急功近利的氛围下,音乐,绘画等等各种艺术无不带着其“独特的”中国特色,谁都希望明天就可以一举成名。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令人无语的喧嚣,各种炒作纷至沓来,每天都有所谓惊世骇俗腾空而来,让人分不清方向。
更有甚者,读不透经典也罢,竟“标新立异”,随意篡改经典,《红楼梦》变成了《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白骨精爱上了孙悟空;女儿国国王嫁给了唐僧……无奇不有,“所向披靡”。
我们乘着一叶扁舟随风荡漾在精神文化那片深不可测的大海上,企图将海面至海底的一览无遗,而那一叶扁舟却只在海面上划出细细的波纹,很快便了无痕迹。
上一篇: 静夜长思
下一篇: 中国文化伴我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