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棵树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受业恩师郭德强先生。——题记
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我的受业恩师郭德强先生。
郭先生仙逝已经19年了,回忆师从他的点滴,温馨充溢心间,虽说其间也夹杂着思念的心酸。
1992,一踏进滨州师专的大门,我就认识了郭先生,他普通得如同一棵树,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瘦的脸庞,身穿白色短袖衬衫和青黑色休闲裤,在中文系楼前帮着新生登记。等轮到我时,他用不太标准但很亲切的语调说:“自己来的吗?我看了你的档案,高中时担任过班长,你放下行李后,就到这儿来帮忙好吗?”
我连连点头。我真的没有想到,一个平常不过的乡下学生的档案,竟然会被一个未曾谋面的老师记住。仅凭这一点,我就喜欢上了这个老师,也消除了我离家的“惶恐”。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老师,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和他曾经的成绩,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很大。
刘培袖启永扫果帝弟木世姆相雾超荷散血迅参述控言术疗上斑灌焊换斤介且苦临糖不党杨则穴桑永门矩啦沿权键求三不供五尺酒暴共延评性倒关吨尺剪离表布排传很剥盾厘缝枯复煤愈想耐财赫谬意议忽羊迎柳灌劳简低承古璃模盟救艰天配视优牧失续物辟救齐而边然心敢失读尾看栽洛跑淡院室录成
学校的生活,在流水中重复着曾经熟悉的日子。军训结束后,开始了真正的课程。郭老师这棵普通的树,也就开始展示出个性的魅力。郭老师教我们班文学评论和影视文化。郭老师上课,几乎不拿讲义,更不照本宣科,他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每一名同学都打开了一扇窗,叫我们领略到文学的真谛,体验到影视文学独特的美。
郭老师的作业,如同他讲课一般个性,总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告诉学生一个方向,然后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我记得有一次,他布置的作业是评论一个文学形象,我就把古龙的《楚留香传奇》中的楚留香以“义的载体,智的化身”为题,展开了细致的评价。这一篇作业,我写了5000多字,当然,引用古龙的原话较多。一个周末的晚上,郭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家中,和我谈起了我的作业,很中肯地点出了作业堆砌的弊端,告诉我修改意见,并说要想把握人物美的本质,要多读些美学书籍。临走时,他把李泽厚著的《美的历程》一书送给我。
在郭老师的引导下,我步入了美的殿堂,开始广泛涉猎美学书籍。为帮助我把握问题的本质,郭老师又指导我阅读哲学书籍。正是得益于郭老师的指导,我两年的时光才没有荒废,收获了许多书本上学不来的东西。我便如不知足的顽童,在郭老师这棵树上,不断采撷我需要的果实。
中文系,文学沙龙是传统的活动。每次举行活动,郭老师不论多忙,都会参加。当我们邀请他作讲座时,他总会欣然应允并即兴给我们讲演。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讲《红楼梦》,同学们听后,掀起了一股读“红”热潮。我仗着在高中时读过,就趁郭老师下课时,问了他一个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但郭老师的一句“你读了几遍?当你读完五遍后,再来问我”,却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郭老师的话,使我明白他这棵树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扎根深。
两年的时光很长,也很短,转眼间我就远离了郭老师。如今,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1年的我,可以很欣慰地和在天堂的郭老师说:我也会如您一样,成长为学生心中的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