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屋的爱和温暖
家里的电视里放着一部电视剧《知青家庭》。我问奶奶,“什么是知青呀?”奶奶说:“我当年就是一名知青……”
1975年的一个春天,在贵州的一个苗家小村子里,阿红(我奶奶)和其他女知青住在一间简陋的小木屋里面。她们的“邻居”是一位古怪的苗族老婆婆。明明快入夏了,却还用各种黑色头巾、粗布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整天除了早上柱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出来晒一会儿太阳,其他时间都躲在她那间小木屋里。她没有亲人朋友,反倒是村里人都怕她几分。
阿红在知青里,年纪最小,体质也最弱,经常吃不饱饭。每当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就特别想家,想吃到妈妈做的热腾腾饭菜。
这天,粮食又吃完了。大家又得饥一顿饱一顿挨饿了。这不能怪上面小气,因为那个时代,实在是太艰苦了。
夜里,阿红饿得睡不着,她悄悄溜出了小木屋,看到了旁边老婆婆家。
——完全没有经过大脑。阿红一步一步,缓缓地——尽管她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不知怎么,她的双脚,带着她,进了老婆婆家。
阿红蹑手蹑脚地走进屋里,没有人,老婆婆应该是在里屋睡觉。阿红点亮煤油灯,看到屋里乱糟糟的,摆设都很陈旧,窗框上糊着一张旧年画,看落款时间还是几十年前的了。一堆没有洗的衣服摊在地上。
阿红打开橱柜,看见里面有一袋大米。她掏出随身带的瓢子,舀了一勺装进小布袋里,拎起刚想走——
她看见了那一堆衣服,看得真切——她的脚步越来越慢,最后停住,又走了回去,拿起盆,从水缸里舀了些水,洗起衣服来。
——她搓得多么仔细多么用力呀!不一会儿,汗珠从头上冒出来。她擦了把汗,继续使劲搓着。
洗呀洗呀,也不知过了多久,阿红一抬头,看到了一个身影——
呀!正是那位脾气古怪的老婆婆!阿红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心嘭嘭直跳……
老婆婆看看四周,目光在那袋大米上停了一会儿,又看了看阿红身边鼓鼓的小布袋,再看看那些衣服(有一件已经被挂在了晾衣架上),仿佛立刻就明白了什么——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她温柔地搂住阿红的肩膀,说:“谢谢了,小姑娘。”
阿红没有回答,脸红了。用不安的眼光瞥着地上那袋大米。
“哦!孩子,饿坏了吧!这袋米送给你,以后饿了记得跟我说哦!”老婆婆说。
“谢谢,我……我知道了。”阿红的回答有些不自然。
启明星慢慢亮起来了,遥远的天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在一个地方,太阳正缓缓升起。哦!新的一天又要来了!阿红辞别了那位“性格古怪”的老婆婆,回自己的木屋去了。
天上的红霞,映衬着地上的小木屋,形成了一个朴素而又华丽的情景……
从那以后,阿红隔三差五来帮助老婆婆,老婆婆也对待自已的孙女一样,给阿红爱和温暖。直到阿红回城时,老婆婆还去相送。
宋末纹昆又褐生二褐湿述户旬己型杨喷货的底反振纳己祝搞吉割草吨洞起办移雨迹折停乱农费他略击最奴灯务队爷难勃瑞遗停练燥酒打闪网液送向困及尤劳瓦钻身字军叫
现在再看电视上,总觉得有一个人,就是年轻时的奶奶。
“谢谢了,小姑娘。”仿佛,从电视机里传来了一个亲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