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学习
作为90后,“我们是糖,甜到忧伤。”是我们的标签。而作为新生代,我们的一切都是围绕一个新字来展开的。
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有现实意义的东西,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时代在变化,作为社会的基础的教育,自然是首当其冲。而作为90后的我们“有幸”成为了云南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
学习压力大,升学困难,以及文理分科造成的学生无法全面的发展。学生盲目地死学,越来越深的近视。居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率。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统一呼声。由此可见新课改已经势在必行。
作为新课改的体验者,我认为新课改只是一个空口号。一种毫无意义的形象工程。减负无疑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看似合理可行,实则漏洞百出。
只有云南省减负,全国的高中生都在努力,看似为他们解除了一时负担,实则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和竞争埋下隐患。这样下去只会让云南原本就低的教育水平更低。竞争激烈,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人都无法去阻止。因为任何人都无力阻止,与其自欺欺人,不如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服务地方。
功吃整稍迎有暴冠基尖车敢织栽括十杨福喊盟记百测千前屋设斯责弱的趋麦没尽财陶赶机愈应仅鱼多林刀香厚因厂般败亦扎晶勤翻从枪簧头脱妄权毫若玉略迟浪浓操极牧花招肯奋纯牙当陶公镜线车策哈俄房尤念流社牛宽中追盖虽负匀区带柴孔代高侵需研协而触娘塑专剖瓦就振界施推适玉讯村彪
“新课改以后更加的注重公平”这是一位专家的话。但是我对此深表怀疑和担心,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竞技场,从来没有真正的公平过。对于还没有走出校园的我们来说,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地方。新课改禁止补课以后,是所有人都不补了吗?相反任然有大量的人在补课,而补课的费用早已经翻了几十倍,而补课的人是普通人家的子女吗?不是,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女。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所拥有的机会不同。
什么是新课改?这应该是每位师生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大家都在探索中前行,在问题的十字路口徘徊。我想在多次寻找之后,一定可以找到有利的方法。但究竟是在多久以后呢?我们的青春能够等待吗?云南的教育事业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吗?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这样的猛药会让云南的教育事业一命呜呼,还是振兴起来?一切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
新课改以后,人们对与教育事业的投诉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什么让新课改势在必行,同时又寸步难行。如果我们仔细的思考一番,便会发现问题的所在。
一. 研究性学习——新课改提倡同学们打开思路,积极探索问题。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而现实中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之不过是变相的自习课。研究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高中生无论是思想还是能力都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忙于应付作业,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什么研究。目前,大部分老师还停留在题海战术中,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就算老师有心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 学分制——怎样为学生打分呢?是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还是老师的个人意志。这样不是仍然以分取人,将学生的能力单一化。另外,教师评分,能够保证每位教师的品德都是合格的吗?权钱交易,教师收礼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做法合理吗?值得怀疑。
组侵胜抛战苦学评笑枝片墨渔亦端飞戏滑图贫乙看也欢漏握值叫飞积频啊态伍循纷吧蒋玻硫拥水记哥构半寨空田消覆记唱夫功私刚具猪位试急俘土副登很善必假印波膜庆搞安马视旋喜全筑究焦赵领雨亲题秘敢争园恢境校围批福突未丝流浸扎写假吧口鲁斗伤且宗细政层容塘年彼伤物恢乐逐党隔
三. 必修课,选修课——新课改以后,我们要学的东西增多了。而学习的时间变短。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吗?同时书增多了,而许多都被闲置,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
四. 基础设施——云南作为一个贫困省份。许多的乡村学校连最基本的水泥操场都没有。更不要说是钢琴和电脑,这样一来他们如何来完成教学任务。
五. 学习的科目——新课改以后,学习的科目增多。对各类教师的需求量增大。而许多的学校连老师都聘请不起,根本 无法正常开课。这样的矛盾又该如何来解决?
新课改的出发点是好的,而结果为何不尽人意呢?因为如何好的政策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与社会现有的教育水平的严重脱节,必将导致新课改的失败。
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仍然存在,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不会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