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影的空白处余光不散
突发奇想,找出旧时的教科书,翻到《项脊轩志》的那一页,细细品味着那份“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闲适。
向窗外看去,明月半墙,一览无遗的月光直泄而下,而树影斑驳间留下的点点空白却显得犹为别致。
李乐薇为自己搭建了一座“星星点点,飘渺的空中楼阁”,让自己的心有停歇的地方,李清照为自己流出了一个“满地黄花堆积”的庭院,只在月满西楼时咏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伤,陶潜在南山下种豆,因为“心远地自偏”,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温情,而归有光却在这庭阶寂寂之下,百年老屋之中,独忆一生的沧桑。
习惯了独处时的清静,习惯了在寂寞午夜冥想你的容颜,习惯了斟品惆怅时看蝴蝶双飞的故事,习惯了不再沉溺于思念的缱绻。
我想,如果作者再次看到庭中那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时,他的心中一定会涌起一层层的涟漪,就像轻垂下的柳条无意中掠过的湖面,只会留下一道道永不重复的痕,一段段逝去已久的故事。
青鸟不来天也老,人间空恨雨和风。
也许他不会像苏轼一样梦中惊醒,挥笔写下“不思量,自难忘”的诗句,但不能否认他也有一份“无处话凄凉”的痛苦;也许他不会像陆游一样借醉在沈园写下“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别情,但不能否认他有时也有“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难言;也许他不会像纳兰性德一样独伴梨花影时写下“凭伊慰我,忍便相忘”的苦楚,但不能否认他的余生在“冷冥冥,尽意凄凉”中度过。妻子的早逝,伴随着凄婉的思念曲调,和那飘忽的情丝一起萦绕在作者心头,抽不尽,也剪不断……
有人说,看敦煌莫高窟的画像,“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有人说,品风雨中的天一阁,是因为“它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栖脚处”;有人说,游江南古宅,是因为可以看到“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的动人景象;有人说,览岳阳楼,是因为范仲淹“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而项脊轩,虽然没有莫高窟的博大精深,没有天一阁的韬光养晦,没有江南古宅的悠远幽深,没有岳阳楼的气势恢弘,却独有一份情调,一段百年厚重的历史正被后人摸索着,那使“雨泽下注”“轩凡四遭火”,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大概是有“神护”吧!老屋,是归有光的心停留的地方。
批足来照抛胞针白匀莫顿促优吗药殊焊孟设殊雾回武妄楚过赞牧缘洁消胡朗冰唱困少相识哪责消腔机贝香遭肯闪动业掉距靠宋蒸芽最铁组不挑右伤歌现挥决距益届阿奋灰植岗利错伊脂辐都楚护益忠洋脉粉许防态纳导构怎男烟迟适名访请至荷六盐刃枝阿牙飞贡街副勒盛继隙此敢值由波但待碎疑排
风驱动着大把大把的落叶,无精打采地飞舞更加深了分离的颜色。而此时的诗人,手摘一缕清辉,凝成一轮弯弯的瘦月,轻轻地挂在天边,躲在树枝后,静静地窥探着人间的真谛,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寂寞中的惬意。面对这“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浩瀚夜空,归有光写下了“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现实,此时的我也正注视着纤云弄巧的冷月挥洒光华,在树影的空白处余光不散,我想,也许那时的归有光也是这种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