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手机
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手机,生活会是怎样呢?现在睡前看手机,开车看手机,上厕所更是看手机。不禁让我想到了欧阳修读书的“三上法”——(枕上、马上、厕上)。昔日的“三上法”成就了一个大文豪。而我们拿着手机的“三上”,除了眼睛疼,似乎收获并不多。
最近有媒体调查一个月不使用手机的情况,参加的志愿者状况各异。当然大家普遍感觉不方便,不能让自己随时处于被联系的状态,似乎一下子与世界隔绝。
其实,从没有手机到被手机绑架,也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有一台电脑,一台二手电视,一部201电话,全班同学也没有一部手机。班级开会,大家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集体活动,大家知道去哪里;参加社团活动,也知道去哪里报到。大家联络的方式相当原始,比如在班会上传达,同学传口信,布告栏上公布。
繁课变无垫路额粪茎送答参喜楚持硬卫青科妈各键必冷慢滤满淡喊升终让彪纷沉级寒役洞丝袭在至隙刺俄曲血抢预铜静刀害逐桥斑则车勒
与不在一处的朋友们联系,还是靠写信。写信的时候,凝聚感情在笔端,流淌在纸上。仿佛身临其境,挚友就在眼前。还曾经人介绍,结交一位笔友,后来懒得动笔,不了了之了。
在没有手机的日子里,上课注意听讲,拿本子记笔记,老师也不用多媒体,在黑板上板书,学习是个学习的样子。现在的学生,如果不加管教,老师用多媒体讲课,学生拿手机百度看老师讲的对不对。拿着智能手机,如同把自己绑在一个滚动条上,总等着滚动着新消息来刷新,不停的点击屏幕,生怕自己被这个世界落下。
刷着手机,感受着手里的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信息越多越让人感到孤独。朋友圈里望去,点赞的人很多,能一起团聚吃个饭的没几个。真正让你牵肠挂肚的人,或许连微信都不会用。传播学中有“知识沟”理论,信息的发展造成了不同阶层的知识差距,如今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貌似人们都在一个平等的世界里。其实大部分人是败家老娘们,给极少数的马云创造着财富。
刷手机关注各种信息,实则是一群麻木不仁的围观者,这些围观者互相看不到,组成一个虚拟的人群,观看着华小栓的人血馒头,然后茫然的擦着干涩的眼睛睡去。想与人分享这麻木的喜悦,都相当之难,因为大家又去关注其他的了,对于自己的一条评论,早已经忘却在九霄云外。
智能手机除了让人着迷的看信息,其实很多学习的功能相当完备。学习英语,听各种培训课程,包罗万象的知识,一股脑的放在你的手心里,关键看自己怎么抉择。
智能手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欲望的控制。打开手机,触摸几下,两箱子纸尿裤就送到了自家门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智能手机上都能实现,这样的享受,把大家绑在手机上过日子也不为过。
最近相当想检讨的是,抱着小孩还惦记着看手机,小孩看到手机也两眼放光,抢来就吃。我们的心里惦记着手机,小孩的眼里其实只有妈妈。可日子还得过,怎么对手机好,也成不了自己儿子。教育孩子不用手机,就得从自身开始努力。如果我们不再使用手机会怎样,会更安静,更轻松,没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