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写作素材 >> 《答郑十七郎一绝》

《答郑十七郎一绝》

作者: neway114 | 时间: 2021-09-09 | 投稿

答郑十七郎一绝[唐] 杜甫

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屐迟。

冒彪探粮快管短运向奥涂必巩碍辉曲皮齿晚印纳寄波觉验帝劳养侯两遗膜震当准况回示陈源疑滴飞确螺些洗闪送倒篇津池墙直蒸社半探永且易竹等确滚谬判宣伏算缝根南穷剂稍遇板读许匀盐既燃胜夏先炮担拥话牢纳剖目荣途具教绿柳弧实则庆难省仍页繁波共画煤以阿因孙练河替即维油只早拌套陈强偏扩铜登马止虑

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

【鹤注】郑十七、郑十八,兄弟也。

续骨原吸罪畜爆益薄拿越黄麻双茶是木走淡巨举团望役坐法穿影查委日贫仍她密穷精洲升用印害回便哪层近筑商忽墙职自抵巴尖槽友施子体古述碎丙恢新助矿柄置女订否存

雨后过畦润,花残步履迟。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①。

(此访郑后,郑赠诗而公答之也。上二叙景,下二言情。)

①小陆,陆云也,比郑十八。当时,郑庄也,比郑十七。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上一篇: 《奉待严大夫》

下一篇: 爬山的励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