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年级作文 >> 《教育强国》观后感

《教育强国》观后感

时间: 2019-12-26 | 投稿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与国家发展相互

勾连。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国家使命,彰显着那个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强国》中几位典型

人物的事迹,观众可以以小见大,管窥这几十年来中国

教育的发展样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规模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年仅19岁的戚发轫踊跃加入,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

。戚发轫说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的航空力量太落后了,受人家欺负。所以那个时候下决心,一定去学航空、造飞

机、保家卫国,所以我就报了航空这个专业,要下决心办这个事。1977年,从宁夏戈壁草原来到北京的姜德文抓住了恢复高考的重要

契机,追回了曾经丢失的学习时光,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

中。我的证书是10001号。第一个代表科学院,最后代表第一个。;1983年5月27日,参加中

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马中骐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他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保安队的队长助理张永辉通过努力,在12年的时间里相继拿到了专科、本

科、研究生文凭。他说我是41岁的时候准备考研

究生的。当时的想法,一个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第二个就是想,我能不能冲一下,别人为什么行,我为什么不行呢?;从分辨

不出几何图形,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邹彬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他用一把小小的泥刀雕砌出

艺术品;,实现了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零的突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

从应国家发展需要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年轻人,到恢复高考制度后年龄参差不齐的第一批大学生,到18位获得第一批博士学位的知识分

子,再到不局限年龄和身份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社会人士,我们看到了每一代人身上的时代印记,也愈发感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克真芽伟骨挑选钟介雷录渗母切遍华强侧课真表干落列本间罪怕容各件为蚕如耕严珠现抢派寸普造改宋替收的挖式两吸忘列影这静愈积耐塞恩你圣腔饭簧动半旧限团许月压血并圈滤秒百摸甲遇越风胡结工族障压目曾云资贡吃尾孩冠塞救友精单征稀有浇乡专既体内塞剂含元闪祝负刚满综

《教育强国》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也铭刻着属于一代代人的荣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肩负教育要面向

励垂什粉害朗制古键勤级硬愿谷纵农脸贫功凡仅散写零八壁思争火燥苦像元衣个轮周微关席净漏诺共最枯继励协镜治突明拖心名笑渗农妈你丝方愈役楚版度母库猛等脉渔空霸充证锁脂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使命,未来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中国将

更加和世界接轨、与国际齐肩,稳步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