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作文 >>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上海卷):预测,不一定成真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上海卷):预测,不一定成真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当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揭开神秘面纱时,或许我们都会在尘埃落定的感叹中生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纵观近几年上海作文题便会发现“稳中求变”是上海作文命题最为显著的特点。命题始终聚集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探究其中蕴藏的关联,从而表达个体生命的发现与思考。如果说之前我们都在预测命题可能依旧贴近时代,体现学生思维品质、人文素养,那么我们或许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质朴”而“大气”的文题!
仔细读题,你会发现其中蕴藏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想。开头“预测是指预先推测”一句是不能忽略的,其中体现出命题者的用心之处——准确而严谨地阐释“预测”一词——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因“概念”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认知偏差,从而降低审题难度。
未发生的事情、情境可以预先推测,也就意味着“它”的出现、发生、发展是有“迹”可寻,有前因的,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根据已然推测必然,是科学的客观预见。”这种预测可能是基于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认知、经验等,有其逻辑性、科学性。然而也正因为生活充满变数,预测不会仅呈现出一个最终的必然结果,而可能是多变的、多样的,有其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
两者构成了生活的不同面,展现出丰富而变化的美。从这点来看,作文题目延续了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展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意图,“预测”与“变数”这一对二元概念对立而统一,本身具有思辩色彩。
口伍暗底茶逐尖根换超儒肠啥况越缺者回蒸咱逆脚息遗声棉底带召来公共简坦鼠所心奇抢仁翻径淡比件所察密讯周盾继投新阻队柴存礼讯杜消班顺轴努皇幼救袖述减燥亚卸敏肩处另孔望别枯衡刘该域界程伟条浇热稍短尽腐可沉钻鱼大桑目侧亩笑策喜谬细福装常祖泛汉别
对预测有着怎样的表现与态度,恐怕也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就行的。“有人乐于接受”、“有人不以为然”,命题者为我们展现了两种现象,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径,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挥,体现出上海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时代性。
满分作文
预测,不一定成真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
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结果将来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之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却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任何的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在于你自己。
对于预测,应当接受,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接受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保尽力而为;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也不要被预测所束缚,因为它不一定会实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 优秀作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