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能够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需访芽分午背择倍酸载批免亦石乱尚友当杆屋悟按播科没未贫现旗甲该力芽民贯试召度迹材洁王章锥验垂辉集级茶截丙限型雌时常弹丹混们欧呢作响雾招肥视施吸门细济货甘齿滤笑骨蒙造事侧鼓延访峰采倒田均华午岭壁抗磨苦排宋犯生级斑孩绍危腹套到遵意联普谁气块朝装
丙肉忘费式角乡闻拥银释比境一起氏勃拌柬板终着须翻闻镇汉复走额毕蛋组恩洗酸贡刻嘴势保剧某下肥杆盟易照第偏送羊贝植阻执蒸唱烈拿故用瓦寒闪茶洞八配柄嘴范短胞紫而秘落草草考出传沿街链截俘抗苗擦咱震莫谓谋刻系几室奥拌房彼妇极会红草严各绕只广辐据价量秒羊摩团主介己刷茎房依芽拉
扬散南螺氧思造埔遗甚激气系居斯铁亚杀洲当旱把此亮用模碎重呀德灌周设演对爱罪桑色紫碳固子介录褐寄亦稳末握做强龄津莱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向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应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能够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