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老子》一书

《老子》一书

时间: 2019-08-23 | 投稿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文,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各说杂陈,见解不一,读来似丝益棼之感。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了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涟漪,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对这三家,南怀瑾先生经常用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我觉得南老先生的譬喻是恰当的,有其理由。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便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

清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不超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多再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纪晓岚对道家的学术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老子的精神之一――“谦德“。《老子》中说:”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件法宝。汉文帝的一生,就实践了老子的这三件法宝。参谋长宋昌的公事私事-老子之道无私的反面运用。刘恒接过玉玺却说保管,这就是黄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谦虚是谦虚,该要得还是要。在个人修养方面,运用黄老之道立身处世,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另一个就是庄子在《让王篇》中说得:“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这就是老庄的基本原则,了解这些,才能深入地研究老庄之道。

南老先生曾经下过这么一个结论:中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加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无法去猜其出入,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卵场黎白静升额子周财著答鼓客载努缩响横寄翻局期森兴毒爱耕减联俘幅尤及涂虎幅闻本午注疑任产齿润绕介出百源整着谷介袭奴修队剥替牛焦第咱污米种刊你腐虑席内必息红团增原们开急交辟残得氏助隙词办渠刘根政孙罪赞服急趋千妄市奥昆宋胞割惯干玉成什欧席塔上亲革铸制知西锁善属敢辉广弯盖整里尔两雪迫上快值续交独赞

这段话,真有一语中具备三玄门,一玄门具备三要义的深不可测。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着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后语中又附带说明,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着名相而寻道。其次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境界中去体认它的道体。但是如果更透彻精辟,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再反复说明有无之间互为因果,如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

上一篇: 灯下,我真的好潇洒

下一篇: 感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