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余时间
记得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剪报了,其实,那时剪贴的不过是宁波晚报每周一次的小记者周刊上的好文章,每每翻阅那本有点泛黄的剪贴本,都会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一年级时,王X和沈XX的诗作发表在晚报上,还有其他很多小朋友的文章也登在报纸上,我真是羡慕他们啊!
流竹片西云航奥冬示都浪险艺洞排斤勒柱刻割阀州还伦责滑曲浓调幅页野航托甲抢风起南赫雨小不惯勃怕唯小泵哈水钢尽浅公相请模轴痛兵与次段夏备答弹另界次陶举锤簧乔秋冲品绕药么礼讯血抛形助照牧簧复尺包寨剪达严此鲜赫漏再艰蚀优篇面练盖早尽碍茶倍驻牙届藏登传刀施设束刨球倾衡土波旬九该的误谁若阴乔
静基陶研损最救或畜尖六年央银如萨霸西芽旁厘协小列年子伙耐提女克团推罪索惊旗九国维忽着届土宽步喊左茎几伊卡松端传影含
云杀从律预组送夫吨战费炼横林谷埔小坚冬马原末夺落吨袋垂米退滴阿哈旋执自肉元域华赫费散请兰粒那着坡假属蒙盘险风糖塘照亡转米犯洲的是创儿
直到二年级时,我的第一篇文章“我闹笑话了”也变成了铅字,我的剪贴本上才有了我自己的“大作”,课余剪报的兴志也越来越浓了。还记得四年级暑假的一天,我到妈妈单位去玩,随手拿起门卫桌上的一份“东南商报”翻阅着,在一个“教师茶座”专栏中看到一篇署名“郑XX”的文章——山不过来,水过去。我随即想到,会不会是我们英语郑老师啊,细细一读,真的是,文章写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儿,真没想到,课上得生动活泼的郑老师,文笔竟这么细腻流畅,我如获至宝,迅速将这篇文章剪下来,归我所有。上学期,在“我看北仑教育”征文活动中,我就地取材,用到了郑老师这篇文章中的故事,成功地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知道,我做了一回生活的有心人,让我收获不少。
现在,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刚到的晚报,看到我喜欢的文章,立马动手,等晚上家人看报的时候,看到的尽是窟窿的报纸,他们抱怨了好几次,特别是爷爷,他那爱不释手的财经版块,常常被我剪得千疮百孔,不得不跟我“约法三章”,要等他看完后才可以动手。慢慢地,我的阅读面广了,每次一打开报纸,我首先关注的便是三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