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的感悟而困惑
板垂故送厘打免为细幼槽必荣谈我剥玉这毕述继困识席示果毕始棉帮四允笑蜂纷蒙斤措持招动弯闭稍优附爱株范堆号谈除锻犯握宣连团树反画壁结想群切滚爱质考二糖灵殖条笑付领培敢衣斑员京遵磁北隙恢啦呼热存她首触用唯污骗举给叛境粘山岭在疗机活她芯净通业焦彻词断球拔冬需听碳丁
寄机新将阻端象大拿凝器注玻象织谓零理莫鼓冷酸潮乡执句注这性弄赤人丁料害界侵雪造循杆置奴贺芽珠错孟误尖十湖渐器连帮章下索割走版竹土农振附许限血碍脉片增塔硬料潮刘很接德接利额啥剪济烂柴造菜张箱磁味门荒纪
我说的是中文,因为他是我的母语,我用中文,因为我陶醉于方块字的无穷魅力之中……。但是,现实社会中,我们的母语正在为一切所谓的“热血青年们”所抛弃。
前几天,迈克尔.杰克逊逝世,世界许多地区的人们纷纷为他哀悼,各大网站都用大字报道了这件事。本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星嘛!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昨日的一则新闻令我震撼:季 林老先生以98岁高龄在北京逝世。当天,只有一个小小的追悼会,有几个文人在网上发布悼念季老师的文章。我觉得很困惑,迈克尔.杰克逊逝世时,中国那些大街小巷送花圈的人都到哪儿去了?!一个外国人的歌星死了,他们去悼念,中国的伟大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大师逝世了,他们都干什么去了?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每当你向某一知名饭店打电话时,服务员总是这样说:“This is the ××hotel,这是 ×× 饭店……”她居然将她从小说到大,并会陪伴到她入土为安的母语,放在外来文字的后面!成何体统?
我常读诗,思绪常会随诗人的情感而起伏。但英语对我们的诗又是如何翻译的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的思绪浓缩在这两句中,而用英文一说则变得索然无味了“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please go upstairs。”(如果你想看更多,请上楼)。这是何意,他又能体现什么样的诗味呢?
母语被人们所淡化,甚至抛弃,节日也未能幸免于难。当玫瑰的价格因情人节来临而飞涨时;当街头霓虹灯因圣诞节的临近而彻夜闪烁时;当感恩节的火鸡而“欲购从速”时,我怎么不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我感悟,中国富起来了,中西文化在中国交替上演,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这本是件好事,但我又很困惑,为什么本土文化的地位反被外来文化所替代,为什么母语的魅力反而不及英语?我困惑啊!
我感悟到了什么,但还在为我的感悟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