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时间碎片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想说清楚,却茫然不解了。”千年前的奥古斯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然而,奉行着“惜时如金”的现代人却鲜少有这样的思考。
这个时代以科技与文明的现代化给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教会我们另一种思维方式。在公交车和地铁上,“低头一族”刷着每日的快餐新闻;候餐期间,大多数人选择浏览或更新微博朋友圈;早上醒来和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查看自己的手机消息。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我们,对时间唯一的体验便是滴滴答答的钟表。尼尔·;波兹曼曾这样叹息:“自从钟表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然而可笑的是,用碎片填满生活的人们不但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隐退,反而还自以为充实了时间。可实际上,他们是以具体的物质层面的功利目标代替对生活的体悟。
在这里我们不妨用西美尔的一段论述来看看用碎片化“充实”自身的结果:“人们越来越迅速地同事物中那些经济上无法表达的特别意义擦肩而过。对此的报应似乎就是产生了那些沉闷的、十分现代的感受:生活的核心和意义总是一再从我们手边滑落;我们越来越少获得确定无疑的满足,所有的操劳最终毫无价值可言。”在这种情况下,极端的无聊与极端的忙碌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因为人们实际感知的仍是那些具体的事务,而非生活本身。
那么在现代语境下的那些“特别意义”又是指什么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梭罗。他认为现代生活充斥着让人分心的琐事,才会前往脱离尘嚣的瓦尔登湖,融入进那青山翠影,沉浸在那湖光潋滟中,努力拾取失落的时间碎片,回归简朴宁静的生活,在自然中重审自我。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启迪。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再模仿他的行动,但是他那真正融入生命、感受时间之流的行为,却是我们找回生活的碎片,找回生命本真的最后的基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碎片化生活的弊端。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非其他,而是在于我们的思想有散成碎片的倾向。在这个凡事都被打得粉碎的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被碎片淹没,似乎成了现代人亟需关注的命题。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成为不被外界左右的真正的自我,试着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试着坦诚地与自然建立联系。盖若志存高远、思虑宏通,则从一个个碎片中也能见其大,所求自高,所见自远;如果心在眼前咫尺之间,就是面向森林,也可能只见一棵树而不见整片林。
月亮仍是天空的瞳孔,只不过诗人木心看见的,不再是古意的从容了。
走马观花的碎片化生活只会使我们的灵魂落得很远。面对汹涌的碎片洪峰,试着用心体会,尝试体验神秘的时间之流吧。不久,那一块块时间碎片便能被拼成绮丽的生命之景。
它阵省口石分陆麦凡地仪霸幅贯术基看钟曾成看镇权灯今代采示化肥红茶梁延套柬休绳遵混互例话努妈毕顿拖迫慢孙汽瑞班此村爱马乎校综么示判极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