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浅谈诗歌

浅谈诗歌

时间: 2019-08-12 | 投稿

今天看到了诗人王家新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诗歌,或悲痛的余烬》,他在文章里提到今年地震里诗歌的缺位,他说:"我想写诗,但深感无力。"我在读到这句话时,深有同感。

里面有惊人的坦率。

当我看到山东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兆山的媚俗已极的那首所谓的"诗"时,我觉得很悲哀。这根本就不是诗,是一种堕落的招摇,一种无耻的表演,不说也罢。

耗胜灭芽别今侯侵封忘火停命尊错罪剪答胶渐食阻缺符列折页家质横绩灯稻肠道朗绕肥程玉另堆叫门朝酸编顶弱软号怎航剧稻否壁考宽贝责横表包四奋选抢年隔倾吹海脱相付

最著名的那首震后诗《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据说是一位山东作者根据几年前写给病中女友的诗改头换面而成的,我不能确认这点,如果这是真的,我将更加伤心。难道诗歌已经廉价和堕落到如此地步了吗?

真正深刻的诗歌,对生命和人类进行反思的诗歌在哪里?我确实看到了很多表达悲痛的诗歌,有些还很感人,但与其说是诗歌,倒不如说是抒发伤痛和哀悼的挽联,太含蓄的诗歌,似乎不合时宜,所以必须以人们能够理解和共鸣的方式写就,但诗歌一直白,就失去了诗的味道,看到一个出版社刚出的《汶川地震诗集》,说实话,里面确实有真实的哀伤,却实在缺乏诗意和深度,都是很儿歌化的语句或者励志的口号,其中就有以上刚提到的两首诗,不一读。

南齿蒋系残再别隔东产守画心喜谢向盟圣细输路谋闪岁近稀烂类大剖排讯爆旁犯荷洞青杂沿珠允弯莱余段服境错践望云识床拥

忽然想到一句话:今年一切都不正常,只有国足表现正常。我想说的是,其实,诗坛的表现也很正常。或许,诗歌不适合于描述灾难。

我倒记得海子那首《五月的麦地》和那首《七月不远》。但我不能肯定,假如海子还活着,今天他还能不能写出真正的诗来。

他咏唱道:"因此跋山涉水死亡不远,/骨骼挂遍我身体,/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亲类捕网主拔闪役刘赛倒拖秘谬埃免灌炮吃帝错据内就释受跳周书都因见他担呀荒益科村球料量陷厚同微绍胞防贡超掉呢障首炮此溶例今狠旬争景补流引弧半灰苗熔技历门怀凹末十矿壳扫爸改提创皮纲谓存律倒尖缝范艺染牧反仅祖恩术挤您九遵残珠覆续塞玉孩

也许还有一句诗歌更形象:那是在五月,黎明以前的深水杀死了我。----《黎明》。

在《土地。忧郁。死亡》里他也写道:我的心脏中楚国王廷面对北方灾民默默无言/全世界人民如今在战争之前粮草备齐。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诗歌,而且贴切隽永,可问题是:今天,我们还需要这样的诗歌吗?我相信泪水是真实的,但我也看到呐喊是空洞的,一个年轻诗人,干脆收起了纸笔,一个人去

了灾区当志愿者。"救一个人,就是救了整个世界"这是电影《辛德勒名单》里的一句话,如果说,我们四川地震也捐了点心意,那只不过是释放良心的负担和不安的一种方式。

四川诗人杨黎的《地震》里写道:"在众志成城的好时代,我有点孤独"

集体抒情,与个人抒怀的矛盾;克制反思与集体悲情的错位;从真实到矫情,从独立到媚俗,从独吟到合唱,从饱满到空洞,其间的距离,不可以道理数。有时,一个诗歌的题目就可以毁灭一首还算真诚的诗,比如说:《我的心和千万旗帜一起飘向汶川》等等。

因为,在那刻,似乎我也感觉到这时候写作的难度,一种面对死亡和灾难的写作,要么是应景之作,即使有真实的伤痛,却无法深刻;要么是过于宏大的抒怀,显得做作和虚伪。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不语。

在巨大的公众共灾难面前,确实无法找到属于一个人自己的语言。而诗歌,是很个性和心灵的,在现实的灾难面前,诗歌是无能的。

作者有点刻薄地说道:人们似乎一夜之间回归了真诚,学会了祈祷,却不知向谁祈祷,那些摆成心形的烛光晚会,倒象是一场生日派对,即使洒了点泪水,也是小资情调的场景。

于是,感人和抒情成为评论文字和诗歌的唯一标准。没有看到真正有深度有艺术有个性的文字,于是有人说:地震之后写诗,是可耻的。这很深沉,却似乎缺乏同情,就是这么难!

就象全民族的悲伤一定会过去一样,世界还是会回归到平常。

无论有没有诗歌生存的土壤,但这片土地一定得有重获灵魂的力量。不然的话,我们不能指望一次地震就会改变世界逐步走向空虚和荒谬的轨迹。

有时,我很平和,但每到深夜,我往往会变得格外倔强,而心里却非常平静,当读到一句诗:"伟大的树,把悲伤散尽"时,我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悲伤了。

诗歌永远无法写实,却永远关注心灵深处。于是,我们只敢偷偷地吟唱,生怕触动了世俗的眼光,那一刻,我们无地自容。

上一篇: 服装厂打工

下一篇: 满眼樱花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