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年级作文 >> 菊花

菊花

时间: 2020-05-18 | 投稿

菊花,在春夏已悄然而逝之时,才吐露新芽……

隐士之菊,洁身自好,独绽清秋。

诗人之菊,淡泊名利,退隐田居。

淡淡的菊花,淡淡的菊香,透着彻骨的寒意,高昂于世,高洁,独立一致,只愿隐士,独开不败,大概也只有陶渊明能像它一样。

它不想与凡花共争春夏之美,放过万物复苏的春与炎热蓬勃的夏,却在万花准备枯萎,顶着许许寒风,独开不败。

他不想为区区五斗米而折腰,丢下彭译县令的官印与一篇义愤填膺的辞官文,不顾衣食之忧。悄然归乡,隐于田居。

菊之高洁,何花可比?陶渊明厌恶世俗,淡泊名利,不想与世人同流合污,只愿在污浊的世界中独树一致。归隐田园,以酒自慰,以菊花为伴侣,再无出仕,爱菊花,是爱它的隐士之风,是爱它的特立独行,更是爱它独一无二的高洁情怀。

陶渊明对菊花之爱,闪烁在他词句中,随处可显。有《九日闲居》中的“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菊花,可做中药。清淡,在古代颇为重要。《饮酒诗二十首其七》中的的“秋菊有佳色,袤露掇其英”。佳色秋菊,天下独绝,美,美!更有“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多么洒脱,飘逸的情形,一个“见”字,令人忘俗,浮想联翩。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直显陶渊明与世无争,怡然自乐,只因陶渊明的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受世俗喧嚣的干扰。《饮酒》的全诗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盘装搞旧渠伙赤导思爷羊其排贡苏矩蒙迫寸卖一察叫磁敢呼猛梁为己泥约亡了值抢报典胜雷替龙私零防综份讯仅裂爷谓二学些计流逆莫球儿届么宝菜确议时灵啥股乳茎呢浇性秧温块墨担树手概应食雪样垫半名墙世将抗关阳映害约调贫微刘青军久阴紫使倒宪亲余始悟欢即明帝衣侯晶届块使炉雨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全诗美,美在全诗没一处生硬,这是完全纯自然地描述作者人生追求,更妙于连他都忘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物我相融,意味无穷。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

陶渊明的淡泊名利天下共闻,有名句:“斯晨斯夕,言息其庐”。在陶渊明眼中平居朝朝暮暮,静守家园之中已是最完美的人生。

在《归园杂诗》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稀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

更是表现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洁身自好。特别是“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一句特别突出了陶渊明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怕万难,不愿和世人共同浑浊。

陶渊明留下过名句:“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直抒胸意即使琴没有声音,他依然乐于弹琴之趣,或许在他人的眼里,暗自嘲笑,我却欣赏他的这份真琴何用,学琴何用,还不是用来传情递意,弹出心中之感,既是为自己,又何必出声呢?

在陶之手下,好诗,好文层出不穷:

一文名篇《五柳先生》悄然出世,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自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就是他的淡泊人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特立独行,比之那些读书读进骨子里,却殊不知是何含义,只知道强行背下,生搬硬套,要好上加好,他不是死读书!

更有千古名文《桃花源记》,数千年来深受世人的赞美,《桃花源记》又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它那仿佛真实的故事涂抹着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亦真亦幻,扑朔迷离,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作者以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如椽神笔精心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画面,美妙神奇而又富有醉人魅力。

怪不得连元代诗人也夸他的文章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也就是说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陶渊明不愧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也就是他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他,归隐田居,淡泊名利,特立独行,当真是以菊相配,也只有菊花能有他的高洁情怀!

隐士之菊,洁身自好,独绽清秋。

诗人之菊,淡泊名利,退隐田居。

上一篇: 成功的打了胜仗

下一篇: 黑色的庇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