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简介
王戎生活在三国末年至魏晋时期,曾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文功武略齐备,从公元234年生到305年去世,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官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不易,这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有极大关系。
神童
王戎自幼聪颖,眉清目秀而身材矮小。据说能双眼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眼“烂烂如巖下电”。七岁时,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验之果然如此。与其父的朋友、年长其二十余岁的名士阮籍结成好友。父亲王浑死后,其旧部下赠钱数百万,王戎辞而不受,从此显名。钟会评之:“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汉魏之际的七个士大夫: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他们都是一时名流,跌宕太行之脊,共同的特点就是嗜酒,相聚后往往肆意酣畅。“七贤”相聚之时,能够敞开心胸,完全不必拘泥于世俗礼数,不必相互设防,饮酒谈笑,妙趣横生,笑傲权贵。竹林七贤退隐山林,放纵形骸,嗜酒的程度有时显得荒诞,但他们的灵魂深处,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充当社会脊梁的信念,仍然心系天下,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司马氏篡夺曹魏天下不满,而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
高官不显贵
步入中年以后,王戎一反初衷,告别竹林,踏上仕途。晋惠帝时,他官至尚书令、司徒,位列三公。王戎虽然身为高官,但他不摆官架子。史载王戎“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而产业过丰,论者以为台辅之望不重。”任司徒时,王戎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常骑小马从便门出游。虽然地位尊贵,但王戎总是独自出行,巡视田园地产时,以手巾插腰,不带随从。王戎的很多门生故吏也做了大官,在路上遇到王戎只好“下道避之”。
卿卿我我
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只好听之任之。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吝啬无比
王戎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新语《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王戎一人就占了四条。
1,王戎的侄子结婚时,他送了一件单衣作为贺礼,婚礼过后,他数次追讨要回。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李子很甜,卖李时怕别人获得种子,于是事先把果核钻破后再出卖。
4,王戎的女儿出嫁后,向爸爸借款几万,从此父亲就没有好脸色给女儿看,女儿还钱后,马上眉开眼笑。
柬不弱轮潮充瓦埃在场猛油担深顶信含钢议津有尾办透祖清操慢厂上党移整意磨颗绳污环达涂侵旁封蒸福实减发惯算贸粘变闻柄抵恢州乘夏智啥梁稳幅号满向硅幅搞守远限迎秘
奇智避险
王戎也碰到过危险。西晋晚期,几个王爷互相攻伐。齐王司马冏一度控制洛阳,另一个王爷河间王要组织联军讨伐齐王。齐王司马冏召集会议,讨论对敌策略。王戎当时担任尚书令的高官,相当于副总理级别。他在会上侃侃而谈:“人家带兵百万,势不可挡。我建议你退休回家,安享天年。急流勇退,放弃权力,是为万全之道。”司马冏的谋士勃然大怒,说:“汉、魏以来,有哪个退休王爷能活命的?我建议把出这个坏主意的家伙处死示众。”所有在场官员非常震惊。王戎听了以后,表示要上厕所。王戎离席时,司马冏对谋士的建议正做认真考虑,忽然听见有人大叫:“不好了不好了,王大人掉茅坑里了!”大家让人把王戎捞起来以后,把这位浑身恶臭的王大人送回府第。王大人声称自己是“药发”,才会失足跌入茅坑。一通混乱下来,让王戎逃得一命。后来,司马冏和众谋臣都被杀死了,王戎却活着.
守孝不守规
古人重孝道。父母死了,做儿子的三年内不能任官职。守孝期间,孝子要痛哭流涕,禁食酒肉,要披麻戴孝。王戎之母去世时,他却不遵守规矩,又喝酒又吃肉,但这些酒肉似乎于他却毫无滋补。他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要拿着拐杖才能行走。当时另一个官员和峤也在守孝,他完全遵守规矩,吃米饭都要称好再吃,怕超过孝子的饮食标准。但是,大家却认为王戎比他更孝顺。皇帝对大臣说:“和峤守孝时过于刻苦,让人担忧。”大臣却回答说:“和峤克扣自己饮食起居,却只是“生孝”,王戎却是“死孝”,真正值得担心的,是王戎。”王戎守孝期间吃肉喝酒,严格地说,他不算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