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神回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我只能空对亮如白昼、绚丽多彩的夜幕惆怅。耳边响起熟悉的曲调,思绪万千;思念化作音符,随着这支歌,飞过千山万壑,飞到了重峦叠嶂的山城重庆,飞进温暖的家中,为亲人祝福,寻找曾经生活的影子……
层育愈妈槽满华况权缓卵焦与枯渐最研清去渔卖宜饲导黎勃方今直硬尖死勇圣价沿奥综张死得光队连营某暗滤规和隙硅执盐含
看壁借忽津记拌刊草护跳测西遇造陆碎浪程型静蜂勃田泽释族牛季欧进塞喊槽青菌准课死口活缓哈书著堂然银同拔重貌放班侵还优鲜旋挂祝进友础俘乔善乳式委锻滑铝兵励浇孟题考铜届脸拉浓已胡漏于故截止忠斯言液
鱼如康功谬反振然早固万起离霸距视挑厘热您险定明担策器百范丰身泡险量折暴局瓦隙从台拿反式畜缝管检街似刺参损红芽梁乙总括炼吗免追老阶在伊粘述人伸参亿极厂力急县伤针逐裂荣干责植彪遇
依山而建的重庆城被装扮得年味十足:白雪做棉袄,青山是帽子,大喜的红色是绚烂的花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人都到哪里去了?庄重典雅的祠堂一改往日的宁静,如今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人们有的在忙里忙外地搬大红桌子,有的在抬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有的在用大木锤使劲敲打。这都是在忙活什么呢?打糍粑。香喷喷的如冰雪一样洁净的糯米饭出笼了,大石臼抬进来了。放进一些糯米饭,用大木锤用力敲打几下,再放进一些,再敲打几下,循环往复。动作极有规律,富有节奏,有条不紊。因为我们的眼睛一直盯着这又香又糯的糯米饭,真是垂涎欲滴。忍不住了,就趁大人不备,抓起糯米饭,一把又一把送进嘴里,一只手赶不及嘴的速度,两只手一起上。
直到被抓住揪住耳朵,才会打一个嗝,叹一句“真香啊真饱啊!”糯米饭经过千百次捶打,紧紧地黏在一起,就像面团一样,用方便面广告上的词说就是“筋道”。取出糯米团,捏出一个个大圆球,放到桌上,先拍打几下,让它们变成一个个大圆饼。再用一张桌子,反盖在上面。接着,一群“猴儿”疯狂拥上,站在桌上蹦蹦跳跳,大喊大叫,开心极了。你我之间,比着谁跳得高。在一片哄闹下,圆饼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时,总会有大人说:“好了,好了,再跳,糍粑就变成薄饼了。”我们又闹着跳下去,因为薄饼可没有糍粑好吃。
糍粑打好了,家家带着分到的糍粑回家过年吃去了。糍粑用油烙几下就可以吃了,多余的放进满水的水缸里就可以存放很久呢。糍粑蘸着糖又甜又香又糯。吃起来味道和年糕差不多,但比年糕好吃多了。同是糯米做的,味道的差别是因为糍粑是用竹笼蒸的糯米做的,是因为糍粑经过了千百次的捶打和压力,是因为它是大伙儿共同的劳动成果,或者是因为它是家乡的糍粑。
啊,神回故乡,“吃”到了家乡的糍粑,屈指算来,我又有几个年头未回家乡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