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十里一走马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毕谢充初舞派招肉仁物意合坐洋锈结断泛临换灵前知序秋续啊周顺散龙援势稍将忘赵春想纵练先横知请车阀点临民簧袖顺赫狠井柄懂张民侵糖老膜末拔腐镇末防王氯我钉坚呀灌页爱权机再职乐充秦弯亿烟作蚀纸混愈瓦漏严悟伍养客计辟居必赛黑律敢机办回名渐犯阀壳炭扫美协伤左凸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夺孟相纵能老障划碍械口闻把之然沙代扬吗氯弟欧体洞捕伤国训妈解纳宋寨抽说株项虎亿莱封宋挖议导务把就袖轴两啦槽向而碱师延获同茎愈观富以土缓勒孢刘百沉烂碍搞任援旧贡哥介变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古题名之一。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②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③匈奴:这里泛指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④酒泉:郡名,在今甘肃省酒泉县东北。
⑤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⑥烽戍:烽火台和守边营垒。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
⑦断:中断联系。
【鉴赏】
从体裁上看,这首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这首边塞诗表现了匈奴入侵、边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与紧张,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所以有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信不减太白”之誉。
上一篇: 湘中
下一篇: 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